子午丸

子午丸

ZI W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七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9%
肝經 17%
脾經 15%
心經 13%
肺經 11%
膀胱經 9%
大腸經 3%
胃經 3%
小腸經 1%
膽經 1%
心包經 1%
腎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子午丸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心安神: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健脾止瀉的功效。子午丸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而蓮子清心安神之性,可輔助藥方安撫心神,改善睡眠品質。
  2. 固腎益精:蓮子亦具有固腎益精的功效。子午丸方中,部分藥物可能存在耗傷腎精的潛在風險,而蓮子可起到一定的補腎作用,平衡藥性,避免損傷腎精。

子午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枸杞子性平味甘,入肝腎經,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作用。子午丸常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等症,而枸杞子恰能補益肝腎,改善這些症狀。
  2. 提高藥效,協同作用:子午丸中常配伍其他滋陰補腎、溫陽益氣的藥材,如熟地黃、山藥、肉桂等。枸杞子能與這些藥材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滋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進一步提高藥效。

子午丸中包含龍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鎮靜安神: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靜安神、斂汗止瀉的功效。子午丸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等症,龍骨可幫助平復心神,安定神志,緩解失眠等症狀。
  2. 固澀止汗:龍骨具有固澀止汗的作用。子午丸中常加入其他具有固澀止汗功效的藥材,如牡蠣、浮小麥等,龍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起到固澀止汗、防止汗液過多流失的效果。

子午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巴戟天。巴戟天是一種著名的補腎藥材,具有強壯身體、增強陽氣的功效,尤其對男性性功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腎藏精,腎的功能 directly 影響到全身的健康與活力。子午丸主要用於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改善疲勞、虛弱等症狀,因此選用巴戟天來補充腎陽,既能增強整體的療效,也能針對症狀進行細緻調整。此外,巴戟天還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壯陽的效果顯著,提升整體的精氣神。因此在子午丸的配方中,巴戟天的存在是符合中醫理論需求的。

子午丸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原因如下:

  1. 溫腎壯陽,散寒止痛: 補骨脂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改善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冰冷、陽痿早洩等症狀,與子午丸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效果。
  2. 助藥力,提升療效: 補骨脂本身並非主治藥物,但其溫陽散寒的特性,可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提升整體療效。例如,與附子、肉桂等藥物配伍,更能有效溫補腎陽,改善陽虛所致的疾病。

子午丸中包含琥珀,主要原因有二:

一、 安神定驚:琥珀性甘平,入心經,具有鎮靜安神之效。子午丸主要用於治療驚悸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琥珀能安定心神,減輕患者焦慮不安,促進睡眠。

二、 活血化瘀:琥珀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心脈瘀阻,緩解心絞痛等症狀。子午丸中常搭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琥珀可以增強其療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

子午丸中含有楮實,主要是因為楮實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消腫: 楮實味甘性寒,入膀胱經,能利水消腫,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子午丸作為治療水腫的方劑,楮實的利水功效可以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2. 清熱解毒: 楮實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熱毒壅盛導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子午丸中往往也包含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楮實的加入可以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子午丸中添加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澀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子午丸常用於治療久瀉不止,脾胃虛寒,泄瀉不止等症,白礬可協助藥物收斂腸道,固澀止瀉,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清熱解毒:白礬性寒,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子午丸中可能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白礬可以加強清熱解毒效果,幫助控制感染,促進恢復。

子午丸中包含赤茯苓,主要原因在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方向相契合。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胃經,能利水滲濕,消腫止痛,對於脾胃濕困、水濕停滯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子午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溼困中焦、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病症,赤茯苓的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之效,可助於化解濕困,改善脾胃功能,協調中焦運化,達到治療目的。

子午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子午丸主治心神不寧、心悸失眠、健忘等症,茯苓可健脾利濕,消除水濕痰濁對心神的影響,改善心神失寧之症狀。
  2. 協調藥性:子午丸方中多用辛溫燥烈之品,如附子、肉桂等,易耗傷陰液。茯苓性平和,可協調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保護正氣,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子午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其中包含蓮花一味,此藥材選用頗具深意。蓮花,在中醫學中被視為心經之要藥,性平味甘,歸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健脾止瀉之效。據《本草綱目》記載,蓮花能「補中,益氣,厚腸胃」,對於心火旺盛所致之心煩失眠、脾虛泄瀉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子午丸中引入蓮花,旨在調和心脾兩臟,使心神得安,脾氣得健,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此外,蓮花還富含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對提升人體免疫力亦有裨益。總體而言,蓮花於子午丸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食同源的理念。

子午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脾胃和增強消化功能。其組成中包含芡實,這是一種具有營養豐富和藥用價值的食材。

芡實,主要是由芡實的種子製成,具有健脾止瀉、補腎固精和益氣的功能。首先,芡實富含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有助於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特別是在恢復期或脾胃虛弱的情況下。其次,芡實的健脾作用能促進胃腸的消化吸收,從而改善食慾不振、脹氣等症狀,這對於服用子午丸的人士尤為重要。此外,芡實還有助於增強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充分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因此,在子午丸中加入芡實,有助於達到更好的整體療效,並強調了中藥方劑的復方特性與相輔相成的功效。

子午丸中包含牡蠣,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特性:

  1. 鎮心安神: 牡蠣性寒,味鹹,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除煩的功效。其可平息心火,消除心悸、失眠、心煩等症狀,有助於穩定心神,改善因心神不寧而引發的各種病症。
  2. 軟堅散結: 牡蠣還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可化解體內痰溼、結塊,改善因痰瘀阻滯而造成的胸悶、腹脹、乳房腫塊等症狀。

因此,子午丸中加入牡蠣,可有效協調心神、化解痰瘀,達到治療心悸、失眠、胸悶、乳房腫塊等症狀的功效。

子午丸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散結的功效。子午丸本身以清熱利濕為主,文蛤的加入能增強藥效,有助於消除體內濕熱之邪。
  2. 軟堅散結:文蛤具有一定的軟堅散結作用,對於因濕熱瘀阻所致的瘰癧、癭瘤等症狀有輔助治療效果。子午丸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瘰癧等疾病,文蛤的加入可促進病竈消散,緩解局部疼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子午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子午丸主治「心腎俱虛」所致諸症,涵蓋情志、水液代謝、體能及感官功能等多方面失調。具體症状可分為以下類別:

  1. 心神不寧:夢寐驚悸、悲憂不樂、煩悶短氣,屬心氣虛弱,神不內守。
  2. 腎精虧損:滑精、漩下赤白(小便混濁)、停凝濁甚(精微不固),反映腎失封藏。
  3. 陰陽兩虛:惡風怯冷(陽虛)、消渴引飲(陰虛內熱)、自汗(衛外不固)。
  4. 官竅失養:眼昏、耳鳴頭暈,為精血不能上榮;形瘦乏力,乃脾腎虧虛所致。

此方從「心腎相交」立論,以固精斂神為主,兼補脾益氣,標本兼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分類與配伍

  1. 補腎固精組

    • 巴戟天、破故紙(補骨脂)、肉蓯蓉:溫補腎陽,強筋骨,針對腎虛怯冷、乏力。
    • 芡實、蓮子、蓮鬚、牡蠣、龍骨:收澀固精,止滑遺濁帶,斂汗安神(龍骨兼治驚悸)。
    • 枸杞子、楮實子:滋補肝腎陰血,改善眼昏耳鳴,調和陽藥之燥性。
  2. 滲濕化濁組

    • 赤白茯苓、文蛤、琥珀:分利水濕,琥珀兼活血安神,治小便赤白混濁。
    • 白礬(枯礬):收斂止血,燥濕化痰,輔助固攝下焦濕濁。
  3. 交通心腎組

    • 榧子:古籍載其「潤肺滑腸」,此方可能取其通降之性,引心火下交於腎。
    • 朱砂為衣:鎮心安神,與龍骨、琥珀協同定驚悸。
  4. 健脾助運組

    • 蓮子、芡實、茯苓:補脾以資後天,杜絕濕濁之源。

方劑特色

  • 固澀為主,補瀉兼施:重用收澀藥(龍骨、牡蠣、蓮鬚)治標,佐以溫陽滋陰(巴戟天、枸杞)治本,搭配滲濕藥(茯苓、白礬)防閉門留寇。
  • 酒蒸蓯蓉為丸:酒性溫通,助藥力直達下焦;蓯蓉質潤,緩和澀藥之燥性。
  • 草薢湯送服:草薢利濕祛濁,引藥下行,強化分清別穢之效。

治療原理

此方通過「溫腎陽、滋腎陰、固精關、安心神、滲濕濁」五法並行,恢復心腎水火既濟。心腎得交,則神靜精固;濕濁得化,則氣機通暢;脾腎得補,則氣血上榮官竅,諸症自解。其方名「子午」,隱喻調和陰陽(子時陰極,午時陽極)之深意。

傳統服藥法


榧子(去殼)2兩,蓮肉(去心)1兩,枸杞子1兩,白龍骨1兩,川巴戟(去心)1兩,破故紙(炒)1兩,真琥珀(另研)1兩,苦楮實(去殼)1兩,白礬(枯)1兩,赤茯苓(去皮)1兩,白茯苓(去皮)1兩,蓮花須(鹽蒸)1兩,芡實1兩,白牡蠣(煅)1兩,文蛤1兩。
上為末,酒蒸肉蓯蓉1斤2兩,爛研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1兩半重,細研為衣。
濃煎草解湯空心送下。
忌勞力房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子午丸具有滋陰補腎、安神定志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暈眩耳鳴梅尼爾氏病糖尿病痲風 [漢生氏病]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妄想狀態怕冷身體容易出汗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怕吹到風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子午丸, 出處:《得效》卷七。 組成:榧子(去殼)2兩,蓮肉(去心)1兩,枸杞子1兩,白龍骨1兩,川巴戟(去心)1兩,破故紙(炒)1兩,真琥珀(另研)1兩,苦楮實(去殼)1兩,白礬(枯)1兩,赤茯苓(去皮)1兩,白茯苓(去皮)1兩,蓮花須(鹽蒸)1兩,芡實1兩,白牡蠣(煅)1兩,文蛤1兩。 主治:心腎俱虛,夢寐驚悸,體常自汗,煩悶短氣,悲憂不樂,消渴引飲,漩下赤白,停凝濁甚,四體無力,眼昏,形容瘦悴,耳鳴頭暈,惡風怯冷。滑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