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膿內托散

PAI NONG NEI TU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心經 16%
肺經 14%
肝經 14%
胃經 11%
腎經 7%
三焦經 3%
膽經 1%
心包經 1%
大腸經 1%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排膿內託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引導膿液排出: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供應,同時幫助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2. 補血養血,促進傷口修復: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能補血養血,促進傷口組織修復,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感染。

因此,排膿內託散中加入當歸,既能促進膿液排出,又能補血養血,促進傷口癒合,起到雙重功效。

排膿內託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燥濕,利水排膿: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排膿的功效。方中膿瘍多因濕熱內蘊,或脾虛濕盛而致。白朮可健脾燥濕,利水滲濕,幫助排膿,促進傷口癒合。

二、 固表止汗,防止外邪入侵: 白朮亦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防止外邪入侵,避免傷口感染。膿瘍破潰後,機體抵抗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襲,白朮可固表止汗,增強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排膿內託散中加入人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深意。

其一,人參為補氣固表之品,能增強人體抵抗力,避免傷口因氣虛而難以癒合。排膿過程中,人體往往虛弱,人參可扶正固本,促進傷口癒合。

其二,人參有生津止渴之效,能改善口乾舌燥等排膿過程中的不適症狀,使患者更容易忍受治療。

因此,排膿內託散中加入人參,並非單純補氣,而是為了綜合考慮患者的整體狀態,達到排膿與扶正兼顧的效果。

排膿內託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引導膿液排出: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使瘀血消散,並引導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二、 止痛消腫,減輕炎症反應: 川芎也具有止痛消腫的功效,可以減輕傷口周圍的疼痛和腫脹,緩解炎症反應,促進傷口修復。

總而言之,川芎在排膿內託散中扮演著活血化瘀、引導排膿、止痛消腫的多重角色,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

排膿內託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疼痛,止血生肌: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止血、斂陰止汗、緩急止痙的功效。對於膿瘡潰爛造成的疼痛,白芍能起到緩解作用;同時,其止血生肌的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2. 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排膿內託散中包含多種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藥物,而白芍的緩和性質,能避免藥物過於寒涼,進一步減輕患者的痛苦,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藥效的發揮。

排膿內託散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補氣生肌:黃耆為補氣要藥,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對於膿瘡潰瘍,黃耆可以幫助機體抵抗感染,促進傷口生長,從而達到排膿生肌的效果。
  2. 託毒外出:黃耆兼具託毒外出之功,能將體內病邪引導至體表,並排出體外。對於膿瘡深陷、毒邪內伏的情況,黃耆可以幫助將毒素引導至表面,並促進膿液排出,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因此,黃耆在排膿內託散中發揮著補氣生肌、託毒外出的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加速排膿,從而達到治療膿瘡的目的。

排膿內託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消腫止痛: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膿瘡、腫毒等病症,陳皮可以疏散鬱結之氣,燥濕化痰,促進膿液排出,並緩解疼痛。
  2.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 排膿內託散中含有多味藥材,性味各異,陳皮味辛,氣味芳香,可以調和藥性,使各味藥材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排膿止痛的效果。

排膿內託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排膿內託散治療的膿瘍多因濕熱蘊結、氣血瘀滯所致,茯苓能利水滲濕,化解濕熱,使膿液易於排出,同時健脾和胃,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2.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茯苓與排膿內託散中的其他藥物,如金銀花、蒲公英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茯苓利水滲濕的作用,有助於藥物滲透病竈,更有效地發揮藥效。

排膿內託散中加入香附,主要是基於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對於膿瘍初起,肝氣鬱結,氣機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香附還有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膿瘍形成過程中產生的疼痛,促進膿液排出。

因此,在排膿內託散中加入香附,可以起到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促進膿瘍消散的作用。

排膿內託散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1. 溫經散寒,引藥入骨:肉桂性熱,入心、腎、膀胱經,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並引導藥物深入骨髓,有效治療寒邪阻滯、氣血凝滯所致的骨髓炎症。
  2. 殺菌止痛,生肌斂瘡:肉桂具有抗菌、消炎、止痛等功效,能殺滅致病菌,緩解骨髓炎症引起的疼痛,並促進傷口癒合,生肌斂瘡。

因此,肉桂在排膿內託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能溫經散寒、引藥入骨,並殺菌止痛,生肌斂瘡,達到有效治療骨髓炎症的目的。

排膿內託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偏激的作用。排膿內託散中含有多種藥性較強的藥物,如金銀花、黃芩等,甘草能起到中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猛烈,減輕副作用的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在排膿內託散中,甘草可以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療效,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排膿內託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引膿外出: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散寒除濕、通竅止痛、消腫生肌之效。對於膿瘍瘡毒,白芷能引導膿液排出,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白芷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進一步促進膿液排出,並加速傷口修復。

因此,白芷在排膿內託散中起到引膿外出、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快速清除膿液,促進傷口癒合。

排膿內託散中包含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排膿止痛: 桔梗性味苦辛,具有宣肺利咽、排膿止痛的功效。其能宣通肺氣,引導膿液排出,並止痛消腫,對於因肺熱痰阻、氣滯血瘀導致的肺癰、喉痺等疾病,有明顯療效。
  2. 託毒外出: 桔梗具有託毒外出的作用,能將深部膿液引導至體表,促進膿液排出,避免膿液在體內積聚,造成更大的傷害。此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清除病竈,促進癒合。

排膿內託散方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引導膿液排出: 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對於膿腫而言,川牛膝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化瘀消腫,並將膿液引導至表面排出。

二、利水消腫,減少組織積液: 川牛膝亦具利水消腫作用,可減少膿腫周圍組織的積液,降低組織壓力,有利於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排膿內托散」方劑組成與功效

「排膿內托散」是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當歸、白朮、人參、川芎、白芍、黃耆、陳皮、茯苓、香附、肉桂、甘草、白芷、桔梗、川牛膝。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主治功效:瘡毒已潰,開始流膿。

總結: 「排膿內托散」方劑的主要成分是:當歸、白朮、人參、川芎、白芍、黃耆、陳皮、茯苓、香附、肉桂、甘草、白芷、桔梗、川牛膝。其主要功效是瘡毒已潰,開始流膿。

傳統服藥法


當歸2兩,白朮2兩,人參2錢,川芎1錢,白芍1錢,黃耆1錢,陳皮1錢,茯苓1錢,香附8分,肉桂8分,甘草5分,白芷(項之上加3分),桔梗(胸之上加5分),牛膝(下部加5分)。排膿內托。
加生薑3片,水2鐘,煎8分,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排膿內托散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排膿的功效。

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血虛體質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排膿內托散, 出處:《外科正宗》卷二。 組成:當歸2兩,白朮2兩,人參2錢,川芎1錢,白芍1錢,黃耆1錢,陳皮1錢,茯苓1錢,香附8分,肉桂8分,甘草5分,白芷(項之上加3分),桔梗(胸之上加5分),牛膝(下部加5分)。 主治:排膿內托。主治:癰疽腦項諸發,巳潰流膿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