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煎

杏仁煎

XING REN JI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2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5%
脾經 25%
大腸經 25%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杏仁煎方劑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對於肺熱咳嗽、燥咳、痰多等症狀,杏仁能清熱潤燥,化痰止咳,起到緩解作用。
  2. 宣肺通竅: 杏仁還有宣肺通竅的作用,能開宣肺氣,通暢氣道,對於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杏仁煎方劑中加入杏仁,是為了發揮其潤肺止咳、宣肺通竅的功效,達到治療咳嗽、痰多、鼻塞等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杏仁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哮嗽寒熱,嗔多喜少,面色不潤,食少,脈弦緊」,屬肺氣郁滯、痰阻氣逆所致之證。

  1. 哮嗽寒熱:哮為痰鳴氣喘,嗽為咳嗽,寒熱或指症狀隨氣候變化,或內有寒痰鬱熱。
  2. 嗔多喜少:情志不舒,肝氣鬱結,間接影響肺氣宣降。
  3. 面色不潤,食少:肺氣不宣,脾失健運,氣血不榮於面,胃納不佳。
  4. 脈弦緊:弦為肝鬱或痰飲,緊主寒束或氣滯,反映痰氣交阻、肺鬱不暢之象。

此方針對「痰氣鬱肺」之證,以杏仁為主藥,佐童便、薄荷、白蜜,共奏降氣化痰、潤肺開鬱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杏仁(去皮尖)

    • 性味:苦微溫,入肺、大腸經。
    • 作用
      • 苦降肺氣,止咳平哮(《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咳逆上氣」)。
      • 溫性兼顧寒痰,去皮尖減其毒性,保留潤肺之功。
    • 童便浸製
      • 童便性寒,能降火散瘀,《本草綱目》言其「潤肺降火」。
      • 浸泡半月可減杏仁溫燥,增其清潤化痰之性,尤適痰鬱化熱者。
  2. 薄荷

    • 性味:辛涼,入肺、肝經。
    • 作用
      • 辛散開鬱,協杏仁宣通肺氣,解肝鬱(「嗔多喜少」)。
      • 涼性清輕,助散痰熱,改善「面色不潤」之氣滯血鬱。
  3. 白蜜

    • 性味:甘平,入肺、脾經。
    • 作用
      • 潤肺止咳,緩杏仁、童便之峻性。
      • 補中益氣,助脾胃運化(針對「食少」)。
  4. 煎服法

    • 食後服:護胃氣,避免苦降傷中。
    • 甚不過2劑:此方偏降泄,中病即止,防耗肺氣。

三、方劑配伍邏輯

  1. 降氣與宣散並行
    • 杏仁苦降為主,薄荷辛散為輔,一降一宣,調暢肺氣,解痰氣之郁閉。
  2. 潤燥相濟
    • 童便、白蜜制杏仁之溫燥,潤肺不助痰,適用「寒熱錯雜」之哮嗽。
  3. 肝肺同調
    • 薄荷疏肝,杏仁降肺,針對情志不暢(嗔怒)誘發之咳哮,體現「治肺兼調肝」思路。

四、適用病機推論

此方所治,當屬「肺氣鬱閉,痰阻化熱」之輕證:

  • 痰鬱:痰阻氣道致哮嗽,童便、杏仁化痰降逆。
  • 氣滯:肝鬱犯肺,脈弦緊,薄荷疏肝宣肺。
  • 陰傷:久鬱傷津,面色不潤,白蜜、童便潤養。

全方簡潔,重在調暢氣機、分化痰鬱,符合「喘哮以氣為先」的傳統治法。

傳統服藥法


杏仁(去皮尖)1兩。
用童便浸,一日一換,夏月一日三換,浸半月,取出洗淨,焙乾,研令極細。
每服1棗大,用薄荷1葉,白蜜少許,水1盞煎,食後服。甚不過2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喘腳氣病角膜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口瘡嘴破口角炎嘔吐咳嗽腹瀉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心情煩燥四肢痿軟無力心胸煩熱呼吸急促,喉中哮鳴如哨鳴音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杏仁煎, 出處:《濟生》卷二。 組成:杏仁(去皮尖)、胡桃肉各等分。 主治:久患肺喘,咳嗽不已,睡卧不得。

杏仁煎, 出處:《赤水玄珠》卷七。 組成:杏仁(去皮尖)1兩。 主治:哮嗽寒熱,嗔多喜少,面色不潤,食少,脈弦緊。

杏仁煎,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杏仁半兩(湯浸,去皮,研如膏),黃連半兩(去須,搗羅爲末),膩粉1錢,白蜜半合,古字錢5文,消梨汁3合。 主治:眼暴赤。眼赤暴痛,眼風淚。

杏仁煎,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寒食餳1兩,蜜1合,酥1合,生地黃汁1大盞,貝母半兩(煨微黃),天門冬1兩(去心)。 主治:小兒咳嗽,心煩喘粗。

杏仁煎, 出處:《慈幼新書》卷二。 組成:川大黃1錢2分,天冬1錢2分,杏仁1錢2分,百合1錢2分,木通1錢2分,桑皮5分,葶藶子5分,石膏8分。 主治:乳母多用五辛、酒、面無度,或夏月熱乳所致小兒龜胸,胸高臍滿,其狀如龜。

杏仁煎, 出處:《聖惠》卷四十六。 組成:杏仁5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五味子2兩(搗羅爲末),白蜜5合,酥2合,生薑汁1合,貝母2兩(煨微黃,爲末),紫蘇子3兩(以水5合,研濾取汁)。 主治:氣嗽,心胸不利,喘息短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