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葉湯

DAN ZHU Y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八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5%
肺經 15%
胃經 15%
小腸經 10%
膀胱經 10%
腎經 10%
脾經 10%
心包經 5%
肝經 5%
心經
肺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脾經
心包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淡竹葉湯中以淡竹葉為主要藥材,原因有二:

  1. 清熱利尿: 淡竹葉性寒,味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之功效。其清熱利尿的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並促進尿液排泄,適用於熱病發熱、口渴煩躁、小便短赤等症狀。
  2. 解毒消腫: 淡竹葉亦有解毒消腫的作用,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等病症。

淡竹葉湯以淡竹葉為君藥,配合其他藥材,可發揮清熱利尿、解毒消腫的功效,適用於多種濕熱證候。

淡竹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調和藥性: 淡竹葉性寒,甘草性甘平,二者配伍,可使藥性更為平和,減少寒涼之性對脾胃的損傷,避免藥物副作用。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與淡竹葉相配,可增強清熱利尿、止渴生津的效果,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甘草還具備健脾益氣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因藥物寒涼而引起的脾胃不適。

淡竹葉湯中包含燈心草,主要是因為其清心除煩、利尿通淋的功效。

燈心草性味甘淡,入心、小腸經,具有清心火、利小便的功效。淡竹葉湯主要用於治療心煩失眠、小便不利等症狀,而燈心草的清心除煩、利尿通淋作用正好可以與淡竹葉、天花粉、滑石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利濕、除煩止渴的效果。

此外,燈心草還有解毒作用,可以緩解熱毒引起的口渴、心煩等症狀,進一步增強淡竹葉湯的療效。

淡竹葉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甘潤養脾: 淡竹葉性寒涼,長期服用容易損傷脾胃,而大棗味甘性溫,能補脾益氣、健脾和胃,緩解淡竹葉的寒性,防止脾胃虛弱。

二、 調和藥性: 大棗甘味平和,能調和藥性,使其更易於人體吸收,並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藥效。同時,大棗還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幫助淡竹葉更好地清熱解毒,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淡竹葉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通淋止痛: 淡竹葉性寒,善清熱解暑,利尿通淋,而車前子亦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兩者相輔相成,加強了方劑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效果。
  2. 宣泄肺熱,止咳化痰: 車前子入肺經,能宣泄肺熱,止咳化痰,而淡竹葉亦有清肺止咳之功,二者合用,可有效宣泄肺熱,止咳化痰,適用於熱邪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淡竹葉湯 」

淡竹葉湯,屬於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由淡竹葉、甘草、燈心草、大棗、車前子等五味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瀉火、利尿消腫、清心降火、生津止渴等功效,主治各種淋病,包括砂淋、血淋等。

藥方組成及功效

**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心火旺盛、口瘡、尿赤、煩躁不寐、水腫尿少、黃疸尿赤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燈心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肺熱利咽、生津止渴、止血等功效。可治療淋病、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喉痺、創傷、熱淋、膀胱炎、尿道炎、腎炎水腫、濕熱黃疸、口咽乾燥、喉嚨疼痛等症狀。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維生素B1、B2、C、鐵元素、黃酮類、皁苷類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大棗適用於緩解因氣滯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改善腸道菌羣,促進腸道消化吸收,增強腸道功能,達到止瀉效果;可調經理氣,改善氣血不足、肝鬱脾虛等症;可止咳化痰,緩解咳嗽症狀;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癥狀;可補中益氣、健脾胃,改善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狀;可補血養肝,促進肝臟新陳代謝,提高解毒能力;可健運脾胃,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車前子:**性寒涼,味甘。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止咳化痰、降氣、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主治功效

淡竹葉湯主要用於治療諸淋,包括砂淋、血淋等。

**1. 砂淋:**指小便中有砂石。多因腎臟功能減退,導致尿液中尿酸、草酸、磷酸鹽等成分過多,沉積結晶形成砂石。症狀包括小便疼痛、尿頻、尿急、尿血等。

**2. 血淋:**指小便中有血。多因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導致尿路黏膜損傷,引起出血。症狀包括小便疼痛、尿頻、尿急、尿血等。

用法用量

淡竹葉湯的用法用量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每日1劑,分2次服用。

注意事項

淡竹葉湯屬於寒涼性藥物,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老年人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總結

中藥方劑「淡竹葉湯」,主要成分是:淡竹葉,甘草,燈心草,大棗,車前子, 主治功效是:諸淋:各種淋病。砂、血淋:小便中有砂石或血。

傳統服藥法


淡竹葉4升,麥門冬3兩(去心),黃耆3兩,芍藥3兩,乾地黃3兩,生薑3兩,前胡2兩,黃芩2兩,升麻2兩,遠志2兩(去心),栝樓2兩,大棗14枚,當歸1兩。
先以水1鬥8升,煮竹葉及麥冬1鬥,去滓,納諸藥,再煮取3升,分3次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緩解尿頻、尿急、尿痛、尿血等症狀的作用,但不能根治淋證。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膀胱炎氣喘排尿困難尿道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背部膿瘡腹瀉口乾口渴心情煩燥心胸煩熱小便疼痛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淡竹葉湯, 出處:《得效》卷八。 組成:淡竹葉、甘草、燈心、棗子、烏豆、車前子。 主治:諸淋。砂、血淋。

淡竹葉湯, 出處:《醫學心語》卷五。 組成:淡竹葉7片,黃芩1錢,知母1錢,麥冬1錢,茯苓2錢。 主治:子煩。孕婦火盛內熱而煩者。

淡竹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三。 組成:淡竹葉1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小麥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半兩(炙,銼),人參半兩。 主治:産後血不快利,心煩喘悶。

淡竹葉湯, 出處:《外台》卷三十八。 組成:淡竹葉(切)1升,茯苓1兩,白朮1兩,甘草1兩(炙),枳實1兩(炙),梔子1兩,人參1兩,大黃2兩,黃芩3兩。 主治:乳石發動。熱腫初起,始欲作癰者。

淡竹葉湯, 出處:《鬼遺》卷三。 組成:淡竹葉4升,麥門冬3兩(去心),黃耆3兩,芍藥3兩,乾地黃3兩,生薑3兩,前胡2兩,黃芩2兩,升麻2兩,遠志2兩(去心),栝樓2兩,大棗14枚,當歸1兩。 主治:發背乳痛,已服生地黃湯取利後。

淡竹葉湯, 出處:《鬼遺》卷三。 組成:淡竹葉(切)4升(去尖),栝樓4兩,通草2兩,前胡2兩,升麻2兩,茯苓2兩,黃芩2兩,知母2兩,甘草2兩(炙),石膏末2兩,生地黃10兩,芍藥1兩,大黃3兩,黃耆3兩,當歸1兩半,人參1兩。 主治:發癰疽,兼結實大小便不通,寒熱,已服五痢湯吐出,不得下,大渴煩悶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