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竺飲

NAN TIAN ZH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心經 18%
肺經 18%
脾經 13%
膀胱經 8%
小腸經 8%
腎經 4%
三焦經 4%
肝經 4%
胃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腎經
三焦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南天竺飲中加入瞿麥,主要原因如下:

  1. 利尿通淋:瞿麥性味甘寒,入膀胱經,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有效地排出體內濕熱,緩解小便不利、淋痛等症狀。南天竺飲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瞿麥的加入可加強利尿通淋的效果。
  2. 清熱解毒:瞿麥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清解濕熱毒邪,有助於消除尿路感染的病竈。南天竺飲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柏、滑石等,瞿麥的加入可以更全面地清熱解毒,促進療效。

南天竺飲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對於肝膽濕熱、目赤腫痛、口苦咽乾、黃疸、瘡瘍腫毒等病症,梔子可起到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作用。
  2. 緩解藥性:南天竺飲中常含有其他性味較溫燥的藥物,加入梔子可以緩解這些藥物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

南天竺飲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南天竺飲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生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止嘔止瀉。
  2. 調和藥性:南天竺飲中的一些藥材,如黃連、黃芩等,性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加入生薑可以溫和藥性,避免寒涼之品過於傷脾胃,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

南天竺飲中包含大棗,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益脾胃,養血安神:大棗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南天竺飲多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而大棗可緩解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心神不安,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
  2.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南天竺飲中常含有較寒涼的藥物,大棗的溫和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的損傷,同時也能緩解部分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使藥效更溫和。

南天竺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南天竺飲屬於辛溫解表類藥方,藥性偏燥烈。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能使藥性更平和,避免燥烈傷陰。
  2. 增強療效: 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黃芩、梔子等藥物配伍,能增強清熱瀉火、解毒利咽的作用。

南天竺飲中包含燈心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燈心草性寒,味甘淡,入心、小腸經,具有清心火、瀉肺熱之效。南天竺飲主要用於治療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煩、口渴、失眠、小便赤澀等症狀,燈心草可清熱瀉火,降心火,緩解這些症狀。
  2. 利尿通淋: 燈心草還具有利尿通淋之功效,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毒素,改善小便不暢、尿頻尿急等症狀。南天竺飲中,燈心草的利尿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利尿、消腫止痛的目的。

主治功效


南天竺飲主治功效分析

南天竺飲,一方出自《奇效良方》及《聖濟總錄》等古籍,主要針對「血妄行,九竅皆出」之證而設。此證描述的是體內血液運行失常,不僅循常規脈絡運行,反而從九竅(眼、耳、鼻、口、前後二陰)溢出,且服用其他止血藥物無效的病症。

病機分析:

「血妄行」是本證的核心病機,多由於熱邪熾盛,迫血妄行,或氣虛不攝血所致。此種出血並非單純的體表出血,而是涉及內臟及深層脈絡,故症狀表現為九竅同時出血。

方劑組成及藥理分析:

南天竺飲的組成精簡而效專,各藥物協同作用,共奏止血之功:

  • 瞿麥(生南天竺草): 作為君藥,其性味苦寒,能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此處取其清熱瀉火之功,以釜底抽薪之法,從根本上熄滅血熱之源。同時,瞿麥的利水作用亦能疏導體內瘀滯,促進血循正常。
  • 梔子: 性味苦寒,具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效。與瞿麥相輔相成,進一步加強清熱涼血之力,以消除血熱妄行之根源,並可清解體內濕熱,防止濕熱阻滯氣機,影響血行。
  • 生薑: 性味辛溫,具有發散風寒、暖胃止痛之功。在此方中,雖非主要針對止血,但其溫散之性能夠調和諸藥寒涼之性,防止苦寒之藥過用傷及中陽,並可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
  • 大棗: 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正氣,以扶正固本,防止血脫之危。
  • 甘草: 性味甘平,能調和諸藥,益氣緩急。在此方中,甘草的主要作用是調和諸藥藥性,使其各司其職,又能緩解諸藥峻厲之性,減少對機體的刺激。
  • 燈心草: 性味甘淡,具有清心除熱、利尿通淋之效。其能清心火,減少火熱對血分的影響,同時利尿可使熱邪從小便排出,此亦為釜底抽薪之法,從側方輔助止血。

治療原理:

綜合來看,南天竺飲的治療原理在於「清熱涼血,疏通氣機,輔助扶正」:

  1. 清熱涼血: 以瞿麥、梔子為核心,清解體內血熱,釜底抽薪,遏制血熱迫血妄行之勢。
  2. 疏通氣機: 通過利水通淋,疏導體內瘀滯,促進氣血運行,使血脈歸於正常運行軌道。
  3. 扶正固本: 以大棗補益氣血,甘草調和諸藥,以扶正氣,增強機體抗邪能力,防止血脫之危。

主治功效總結:

南天竺飲主要針對因熱邪熾盛導致的「血妄行,九竅皆出」之證。其治療功效在於清熱涼血,疏通氣機,並輔以扶正,使體內氣血恢復平衡,達到止血之目的。

傳統服藥法


南天竺草(生瞿麥者是)拇指大1把(銼), 山梔子30枚(去皮), 生薑1塊(如拇指大), 大棗(去核)5枚, 甘草(炙)半兩, 燈草如小指大1把。
上銼。
水1大碗,煮至半碗,去滓,通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南天竺飲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南天竺飲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南天竺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 組成:南天竺草(生瞿麥者是)拇指大1把(銼),山梔子30枚(去皮),生薑1塊(如拇指大),大棗(去核)5枚,甘草(炙)半兩,燈草如小指大1把。 主治:血妄行,九竅皆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