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竹葉燈心湯中包含淡竹葉,主要有兩大原因:
- 清熱解暑,利尿通淋: 淡竹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通淋的功效,能有效治療暑熱煩渴、小便不利、淋痛等症狀,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如燈心草、滑石等相輔相成,達到清熱利尿,消腫止痛的效果。
- 清心降火,除煩安神: 淡竹葉入心經,可清心降火,除煩安神,對於心煩失眠、口渴心燥等症狀有緩解作用,配合燈心草的清熱寧心功效,更能有效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竹葉燈心湯中加入燈心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燈心草性味甘寒,入心、肺、小腸經,具有清心火、瀉肺熱、利尿通淋的功效。其清熱力強,能有效緩解心煩、口渴、尿赤、小便不利等症狀,與竹葉共用,相輔相成,增強清熱瀉火之效。
- 利水消腫: 燈心草具利水消腫之效,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搭配竹葉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改善由熱毒內蘊引起的浮腫現象。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竹葉燈心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痘瘡乾嘔」,即小兒痘疹(天花或水痘類疾病)過程中,因熱毒鬱結於上焦,導致胃氣上逆而出現的乾嘔症狀。痘疹為熱性疾病,若熱邪擾胃,或津液耗傷、胃陰不足,皆可能引發嘔逆。此時需清熱生津、降逆和胃,而竹葉燈心湯以輕清之品,針對痘疹初期或輕症之熱嘔。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竹葉(30片)
- 性味功效:甘淡寒,歸心、肺、胃經。能清熱除煩、生津利尿。
- 方解:竹葉性輕清,善清上焦心肺之熱,兼能生津潤燥。痘瘡熱毒多從心火而發,竹葉可導熱下行,緩解熱擾胸膈所致的乾嘔。其生津之性亦能防範熱邪傷陰。
燈心(5分)
- 性味功效:甘淡微寒,歸心、肺、小腸經。長於清心降火、利尿通淋。
- 方解:燈心質輕,專入心經,能引心火下行從小便而出。心火得降,則胃中逆氣自平。與竹葉配伍,強化清熱利尿之效,使熱毒從下而解。
三、組方邏輯推理
此方以「清熱降逆」為核心,體現「治上焦如羽」的用藥思路:
- 輕清透熱:竹葉、燈心均為輕清之品,契合痘瘡初期邪在氣分的病機,避免苦寒重劑傷正。
- 雙向分消:竹葉清肺胃之熱以生津,燈心導心火下行以利尿,熱邪從上下二路分消,緩解乾嘔。
- 簡潔配伍:針對痘疹乾嘔屬熱輕症,僅用兩藥,避免過度清瀉而影響痘毒透發。
四、潛在應用延伸
雖原治痘瘡乾嘔,然其清心胃之熱、利水道的作用,可推廣於其他輕度熱症,如:
- 小兒夏季心煩尿赤、夜啼(心熱下移小腸)。
- 成人暑熱傷津之口乾微嘔、小便短黃(類似輕症竹葉石膏湯證)。
此方體現中醫「輕可去實」的智慧,以簡馭繁,針對熱鬱上焦的病機,通過協同作用達到清熱止嘔之效。
傳統服藥法
竹葉30片,燈心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竹葉燈心湯,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八。 組成:竹葉30片,燈心5分。 主治:痘瘡乾嘔。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