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乾漆丸中加入當歸尾,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引藥下行:當歸尾性涼,味甘辛,具有引血下行的功效,可將藥力引導至下焦,並改善血瘀情況。乾漆丸以治療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為主,當歸尾可幫助藥力更有效地到達病竈,提升療效。
- 補益肝腎:當歸尾入肝腎經,具有補血養血、滋陰潤燥之效。乾漆丸中含有其他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藥材,而當歸尾的補益作用,可以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同時也能改善因肝腎虛損導致的腰膝痠痛等症狀。
乾漆丸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乾漆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紅花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 促進藥效發揮:紅花可以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乾漆丸中其他藥材如乾漆、乳香等,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紅花可以促進這些藥物的吸收和發揮,增強整體療效。
乾漆丸是中藥方劑中的一種,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組成中包含乾漆,原因有幾個方面:
首先,乾漆是一種具有強烈解毒作用的藥材,能有效地促進體內的毒素排出,對於因濕熱或毒邪引起的疾病有良好的療效。它的主要成分能抑制炎症、減少腫脹,因此在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其次,乾漆的特性提供了與其他藥材的協同作用。在乾漆丸中,乾漆可以增強其他成分的效能,提升整體的療效。許多時候,單一藥物的療效有限,而乾漆能在多靶點上發揮藥效。
最後,乾漆還具有一定的通經活血作用,能夠改善氣血循環,對於一些因氣滯血瘀造成的症狀亦有改善。因此,乾漆在乾漆丸中的添加,不僅是為了增強解毒功能,同時也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使其在臨牀應用更具廣泛性和有效性。
乾漆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熱通便: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乾漆丸主治血熱妄行,瘀阻經絡,導致疼痛、麻木等症狀。大黃可清熱解毒,瀉火通便,降低血熱,緩解瘀血,有助於改善疼痛和麻木。
- 活血化瘀:大黃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乾漆丸中的乾漆、乳香、沒藥等藥物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與大黃配合使用,可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
乾漆丸方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乾漆丸主要治療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桃仁可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 潤腸通便:桃仁還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對於一些血瘀導致的便祕症狀,桃仁的加入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乾漆丸」
中藥方劑「乾漆丸」,主要成分包括當歸尾、紅花、乾漆、大黃、桃仁等藥材,具有瘀血在膀胱的主治功效。以下分別介紹各藥材的功效:
1. 大黃
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2. 紅花
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3. 桃仁
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綜合上述各藥材的功效,中藥方劑「乾漆丸」具有瘀血在膀胱的主治功效,可有效治療相關症狀,緩解病人痛苦。
傳統服藥法
歸尾3錢,紅花3錢,乾漆5錢,大黃2錢,桃仁2錢。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乾漆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六引《指南方》。 組成:鹿茸4兩,乾地黃4兩,乾漆半兩。 主治:骨痹皮肉寒。
乾漆丸, 出處:《産科發蒙·附錄》。 組成:歸尾3錢,紅花3錢,乾漆5錢,大黃2錢,桃仁2錢。 主治:瘀血在膀胱者。
乾漆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三。 組成:陳粳米1合(炒過,去火毒),黃連(去須)1兩(銼,炒,放冷,出火毒),陳橘皮(去白)半兩,乾漆1分(炒去煙,出火毒,存性)。 主治:小兒無辜疳。
乾漆丸,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鹿茸4兩,生乾地黃4兩,乾漆半兩,附子1兩。 主治:骨痹瘧,皮寒至骨,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慄,久久不治,令攣縮,此由腎氣素盛,恣欲太過,水竭脂枯,髓不滿骨,津華不充所致。
乾漆丸,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乾漆1兩半,土瓜根1兩半,射乾1兩半,芍藥1兩半,牡丹1兩6铢,牛膝1兩6铢,黃芩1兩6铢,桂心1兩6铢,吳茱萸1兩6铢,大黃1兩6铢,柴胡1兩6铢,桃仁2兩,鱉甲2兩,(庶蟲)蟲40枚,蠐螬40枚,水蛭70枚,虻蟲70枚,大麻仁4合,亂發(雞子大)2枚,菴(艹閭)子2合。 主治:月經不通,百療不瘥。
乾漆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熟乾地黃1兩,山茱萸半兩,五味子半兩,牛膝1兩(去苗),白朮半兩,續斷半兩,蛇床子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半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石斛1兩,(去根,銼),菟絲子1兩(酒浸1宿,曬乾,别搗羅爲末),巴戟半兩,酸棗仁半兩(微炒),柏子仁半兩,薏苡仁半兩,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主治:令人肥健,益氣力。主治:五勞六極七傷,虛羸不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