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百順丸中加入大黃,乃因其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方中以大黃配伍其他藥材,主要針對以下兩方面:
一、 瀉熱通便: 加味百順丸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痛、腹瀉、便祕等症狀,大黃性寒,善於瀉熱通便,可有效清除腸道濕熱,緩解腹痛、腹瀉等不適。
二、 清熱解毒: 若濕熱蘊結日久,則易導致毒素積聚,加重病情。大黃苦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清除體內毒素,防止病情加重。
總之,加味百順丸中加入大黃,旨在通過其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止瀉的目的,有效緩解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
加味百順丸中加入桃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因血瘀導致的便祕、腹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疏通經絡: 桃仁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臟腑功能,對於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如頭昏腦脹、肢體麻木、胸悶氣短等都有較好的療效。
加味百順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包含多種有效成分,其中紅花是重要組成之一。紅花,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在加味百順丸中,紅花的加入主要是為了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從而達到加強整體療效的目的。其活血功能能幫助緩解由於瘀血引起的疼痛和不適,使方劑在針對婦科疾病、產後恢復等方面尤為有效。此外,紅花還能提高其他成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整體治療效果。這種綜合調配,不僅使方劑更具針對性,還能提升患者的服用體驗,減少不良反應。以紅花為媒介,加味百順丸能在更深層次上改善患者的生理狀況,促進健康恢復,展現了中醫處方在調理與治療上的理性與智慧。
「加味百順丸」中加入「豬牙皁」的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豬牙皁味苦寒,性涼,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例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 化痰止咳: 豬牙皁亦具化痰止咳之效,可有效疏通氣道,排除痰液,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因此,在「加味百順丸」中加入「豬牙皁」,可增強其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加味百順丸主治「有形之積聚」,此概念源自中醫對病理產物的分類。「積聚」指氣血瘀滯或痰濁凝結形成的固態病理性產物,觸之有形、固定不移,多屬實證,常見於癥瘕、腫塊、瘀血閉經等疾病。古人以「百順」為名,寓意此方能疏通壅塞,使氣血順行而積聚得消。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大黃(君藥)
- 功效:苦寒沉降,瀉下攻積、活血祛瘀。
- 作用:直折有形實邪,通過瀉下通腑導滯,破除宿便與瘀血結聚,兼清瘀熱。
桃仁(臣藥)
- 功效:甘苦平,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 配伍意義:助大黃增強破血逐瘀之力,針對瘀血型積聚;其潤性緩和大黃峻瀉,防傷津液。
紅花(佐藥)
- 功效:辛溫,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 配伍意義:與桃仁協同「桃紅配」,加強辛散溫通之性,促進血行,化解凝滯之瘀血。
牙皂(使藥)
- 功效:辛鹹溫,祛痰開竅、散結消腫。
- 配伍意義:針對痰瘀互結之積聚,其銳利之性可穿透膠結之邪,輔助三藥攻破頑積。
三、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瀉下逐瘀」為主軸,結合「活血散結」之法:
- 大黃+桃仁:仿《傷寒論》桃核承氣湯思路,瀉熱瘀並行;
- 紅花+牙皂:辛溫走竄,破除久瘀痰結,適用於積聚日久、病位深痼者。
全方側重攻邪,適用於體實邪盛之證,通過瀉下與活血雙重作用,促進病理產物(瘀血、燥屎、痰凝)排出體外,恢復氣血流通。
四、潛在應用方向
根據藥性推論,除傳統積聚外,或可延伸至:
- 瘀血閉經(經色紫黑、腹痛拒按);
- 腸腑實熱瘀結(脘腹硬滿、便祕燥屎);
- 外傷瘀腫(局部腫硬疼痛)。
(註: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臨床運用需進一步辨證。)
傳統服藥法
大黃2兩, 桃仁1兩, 紅花5錢, 牙皂2錢。
研末為丸。
每服2-3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百順丸, 出處:《醫學集成》卷二。 組成:大黃2兩,桃仁1兩,紅花5錢,牙皂2錢。 主治:有形之積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