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通經止痛湯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丹參味苦,性寒,入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凝滯所致的經絡不通,進而緩解經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 涼血止痛: 丹參還有涼血止痛的作用,對於因血熱導致的經痛、腹部疼痛,亦有較佳的緩解效果。
因此,通經止痛湯中加入丹參,能有效改善經期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達到通經止痛之效。
通經止痛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鎮痛、解痙的作用。對於經期腹痛、腰痠等疼痛症狀,白芍能有效舒緩,起到止痛的作用。
- 調和氣血:白芍能養血柔肝,調和氣血,對於因氣血失調而引起的經痛,能起到調節的作用,使經血通暢,疼痛減輕。
白芍在通經止痛湯中與其他藥材配合,起到協同作用,能夠更有效地達到通經止痛的效果。
「通經止痛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其擅長疏肝解鬱,調節肝氣,並能行氣止痛,對於因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導致的經絡不通、疼痛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通經止痛湯通常會配合其他藥物,例如當歸、川芎等,以達到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柴胡的疏肝解鬱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配合其他藥物,增強整體療效。
通經止痛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 活血化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經痛、月經不調等症狀,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補血養血:當歸亦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對於因血虛所致的經痛、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症狀,當歸能滋補血氣,改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疼痛並改善整體狀態。
因此,通經止痛湯中加入當歸,能有效地解決因氣血瘀滯或血虛引起的經痛問題,達到通經止痛的效果。
通經止痛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經絡不通、氣血瘀滯導致的經痛,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疏肝解鬱: 川芎還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能舒緩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脅痛、乳房脹痛等症狀,從而間接緩解經痛。
總之,川芎在通經止痛湯中,以其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的功效,起到緩解疼痛、改善經絡氣血流通的作用。
通經止痛湯中的雞血藤,擅長活血化瘀、通經止痛。雞血藤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對於痛經或經期不適有顯著療效。在這個方劑中,雞血藤的添加有助於舒緩經絡疼痛,改善血液循環,從而減少痛經的症狀。
「通經止痛湯」中加入延胡索,主要是因為延胡索具備以下兩項功效,與方劑主旨相符:
- 活血化瘀: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經絡不通、疼痛症狀,有顯著效果。
- 行氣止痛:延胡索能行氣止痛,疏通經絡,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經痛、月經不調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延胡索在「通經止痛湯」中扮演著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角色,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經絡不通、疼痛症狀,達到通經止痛的效果。
「通經止痛湯」中加入「烏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烏藥性溫,味辛,歸脾、肝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寒凝經脈導致的經期腹痛、痛經,烏藥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溫腎助陽:烏藥亦可溫腎助陽,對於因腎陽不足導致的痛經,烏藥能溫補腎陽,改善宮寒,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因此,在「通經止痛湯」中加入烏藥,可有效地行氣止痛,溫腎助陽,緩解痛經,改善經期不適。
通經止痛湯中的香附,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香附能夠調和肝氣,減少經絡中的氣滯,對於因氣滯引起的經絡疼痛效果顯著。其理氣作用有助於改善由經絡不暢引起的疼痛問題,從而在通經止痛湯中發揮調理經絡和止痛的作用。
「通經止痛湯」中加入青皮,主要是針對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不通的狀況。
對於經期疼痛、經血不暢等症狀,青皮可以通過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使氣血運行通暢,達到止痛的效果。此外,青皮還能促進子宮血液循環,改善子宮內膜的血液供應,緩解經痛。因此,青皮在「通經止痛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通經止痛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因為陳皮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一、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化痰、疏肝解鬱之功。女性經期疼痛,多因氣滯血瘀、肝氣鬱結所致,陳皮能疏通經絡,理氣止痛,緩解經痛不適。
二、健脾和胃,消食導滯:陳皮同時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功效。女性經期易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陳皮能促進消化,改善胃腸功能,有助於經期身體的恢復。
「通經止痛湯」中加入紫蘇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紫蘇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行氣止痛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經絡不通、疼痛,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 調和脾胃: 紫蘇梗亦能和胃降逆,對於因脾胃不和所導致的經痛,能起到調和脾胃、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紫蘇梗在「通經止痛湯」中,既能疏通經絡止痛,又能調和脾胃,有助於整體改善經痛症狀。
「通經止痛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氣,通絡止痛: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開音散結的功效。若痛經由氣滯血瘀引起,桔梗可宣通肺氣,使氣機運行順暢,達到止痛的效果。
2. 行氣通絡,改善瘀血:桔梗亦能行氣通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對於經絡不通,氣血瘀阻而引發的痛經,桔梗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通經止痛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許多中藥材性味偏寒或偏熱,容易造成藥性過於偏激,而甘草能起到中和作用,使藥物更平和、更安全。
二、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疼痛。對於一些因氣血不足、經脈不通而引起的經痛,甘草能起到補益氣血、促進血行通暢的作用,進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經止痛湯」組成及功效介紹:
一、組成:
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消腫。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
雞血藤:調經,活血化瘀。
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氣行氣。
烏藥:理氣行氣,補陽。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
紫蘇梗:理氣寬中,宣肺解表。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
二、功效:
活血化瘀:丹參、川芎、雞血藤、延胡索等活血化瘀藥物,可改善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緩解瘀血引起的疼痛。
理氣止痛:柴胡、烏藥、香附、青皮等理氣藥物,可疏肝理氣,理氣止痛,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疼痛。
補血養血:當歸、白芍等補血藥物,可補益氣血,改善貧血引起的疼痛。
宣肺止咳:陳皮、紫蘇梗、桔梗等宣肺止咳藥物,可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緩解肺部感染引起的疼痛。
清熱解毒:甘草等清熱解毒藥物,可清熱解毒,緩解熱毒引起的疼痛。
三、適應症:
通經止痛湯主要用於治療痛經屬於氣滯血瘀型。在經期前或經期中,小腹會脹痛,按壓時疼痛加劇,而且經血量少,顏色發紫並帶有血塊。舌質紫暗,脈搏沉細或沉澀。
四、禁忌: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陰虛火旺者禁用。
五、注意事項:
服用通經止痛湯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服藥期間,應避免勞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如果症狀嚴重或久治不癒,應及時就醫。
傳統服藥法
酒丹參30克,杭白芍30克,醋柴胡9克,當歸尾9克,酒川芎 6克,雞血藤15克,玄胡12克,烏藥9克,香附9克,青皮9克,陳皮9克,蘇梗6克,桔梗6克,甘草3克。
活血理氣,調經止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經止痛湯是一首中藥方劑,在使用時需要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如果有過敏史,或者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在使用通經止痛湯之前,應該先諮詢醫生的意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經止痛湯, 出處:《臨證醫案醫方》。 組成:酒丹參30g,杭白芍30g,醋柴胡9g,當歸尾9g,酒川芎6g,雞血藤15g,玄胡12g,烏藥9g,香附9g,青皮9g,陳皮9g,蘇梗6g,桔梗6g,甘草3g。 主治:活血理氣,調經止痛。主治:痛經屬氣滯血瘀型。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按之痛甚,經行量少不暢,色紫有塊,舌質紫暗脈沉弦或沉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