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肝湯

護肝湯

HU G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八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7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2%
腎經 17%
心經 15%
脾經 10%
心包經 7%
肺經 4%
胃經 4%
三焦經 3%
膽經 3%
肝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心包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護肝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補腎益精,間接護肝:熟地黃性溫,味甘苦,歸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功效。肝腎同源,腎精充足,可滋養肝血,從而間接達到護肝目的。

二、滋陰潤燥,緩解肝陰虛:肝臟喜潤惡燥,若肝陰不足,容易出現肝火上炎、目赤口燥等症狀。熟地黃滋陰潤燥,可緩解肝陰虛,起到滋養肝臟的作用。

因此,熟地黃在護肝湯中可起到補腎益精、滋陰潤燥的作用,間接達到護肝效果。

「護肝湯」方劑中加入鱉甲,主要是利用其 滋陰涼血 的功效。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軟堅散結之效。

肝臟屬陰,若因熱毒、濕熱等因素導致肝陰不足,則可出現肝火上炎、肝鬱氣滯等症狀。鱉甲能清熱解毒,滋養肝陰,達到清熱瀉火、滋陰養肝的效果,有助於緩解肝臟的熱毒和炎症,保護肝臟健康。

護肝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1. 補益肝腎,固精止遺: 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之功效。肝腎虧虛,精氣不足,可導致肝氣鬱結,損傷肝臟。山茱萸能補益肝腎,固精止遺,從根本上改善肝腎功能,促進肝臟修復。
  2. 收斂固澀,止瀉止汗: 山茱萸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可治療肝腎不足導致的脾虛泄瀉、遺精滑精、盜汗等症狀。這些症狀也可能加重肝臟負擔,因此,山茱萸能通過收斂固澀,改善肝臟的整體狀態。

護肝湯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肝腎,促進肝細胞再生: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滋陰養血、烏髮黑髮的功效。肝腎同源,腎精充沛可滋養肝血,而何首烏可補益肝腎精血,有助於促進肝細胞再生,修復受損的肝臟組織。
  2. 抗氧化,延緩肝臟衰老:何首烏富含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減少肝細胞的氧化損傷,延緩肝臟的衰老。

總而言之,何首烏在護肝湯中發揮著補肝腎、抗氧化等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肝臟健康。

「護肝湯」方劑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改善肝臟循環: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行氣活血、散結消腫之功效。肝臟的氣血運行順暢,才能維持其正常功能。白芥子可促進肝臟周圍的氣血流通,改善肝臟的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肝臟的瘀血,提高肝臟的解毒排毒功能。

2. 清熱解毒,緩解肝臟炎症: 白芥子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減輕肝臟的炎症反應。對於因熱毒侵犯而導致的肝臟損傷,白芥子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輔助肝臟恢復健康。

護肝湯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改善肝臟血液循環: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肝臟的正常運作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當歸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肝臟細胞的營養供給,有助於肝臟功能的恢復。
  2. 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當歸能養血柔肝,使肝氣舒暢,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肝臟病變有緩解作用。肝氣鬱結常表現為情緒抑鬱、易怒、失眠等症狀,而當歸能起到疏肝解鬱、安神鎮靜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恢復身心健康。

護肝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之功效。肝主疏泄,喜條達,若肝氣鬱結,則可導致肝臟氣血運行不暢,影響肝臟功能。柴胡能疏肝解鬱,使肝氣調暢,利於肝臟的正常運作。
  2. 清熱解毒,利膽退黃: 柴胡亦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清泄肝膽之熱,對於因肝膽濕熱而引起的肝炎、黃疸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總之,柴胡在護肝湯中,可起到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肝氣鬱結、肝膽濕熱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護肝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厥陰肝經之瘧」,其症狀特徵為:

  1. 寒熱交替:先寒顫後發熱,屬瘧疾典型表現,然此處病位在肝經,與一般瘧疾不同。
  2. 肝虛邪乘:因肝木虧虛(精血不足),外邪(如瘧邪)侵襲厥陰經,深入陰分,故面色蒼白、善太息(肝氣鬱滯之象),甚者氣血逆亂而「狀如欲死」。
  3. 肝經循行相關症狀:頭痛(厥陰肝經上巔頂)、口渴(肝鬱化熱傷津),反映肝經氣血失調,虛熱內生。

此症本質為肝腎陰虛兼夾外邪,治需補肝體、疏肝用,兼透邪外出。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補肝腎陰血以固本

  • 熟地(5錢)、山茱萸(2錢)、何首烏(3錢)、當歸(1兩):
    • 熟地滋腎填精,山茱萸補肝斂陰,何首烏益精養血,當歸補血活血。四藥共濟,直補肝腎陰血之虧,使肝體得養,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干。

2. 軟堅透邪以祛標

  • 鱉甲(5錢):
    • 咸寒入肝,既能滋陰潛陽,又可軟堅散結,尤善清深伏厥陰之邪(如瘧邪),配伍補益藥中,標本兼顧。

3. 疏肝解鬱以調氣

  • 柴胡(1錢5分):
    • 少量柴胡疏泄肝氣,解鬱透邪,助正氣驅邪外出,且防滋膩藥壅滯氣機。

4. 化痰通絡以開鬱

  • 白芥子(3錢):
    • 辛溫走散,化痰通絡,針對肝虛氣滯可能產生的痰瘀互結(如瘧久入絡),助柴胡疏通肝經氣血。

全方配伍特點

  • 補瀉兼施:以熟地、當歸等大補肝血為君,佐柴胡、白芥子疏泄痰氣,補而不滯。
  • 滋透並用:鱉甲既協熟地滋陰,又領柴胡透邪,構成「滋陰透表」之法,契合厥陰瘧「深伏虛熱」之病機。
  • 重點在肝:雖補腎精(熟地、山茱萸),實則通過「乙癸同源」助肝陰,符合「肝體陰用陽」生理特性。

治療原理總結:填肝腎之精血以扶正,疏痰瘀之滯氣以祛邪,標本同治,使肝血足則邪自退,氣機暢則寒熱止。

傳統服藥法


熟地5錢,鱉甲5錢,山茱萸2錢,何首烏3錢,白芥子3錢,當歸1兩,柴胡1錢5分。
補肝祛邪。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護肝湯有滋陰補肝、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於肝木虧虛,邪遂乘機突入,致生厥陰肝經之瘧,發瘧之時,先寒作顫,寒後變熱,面色蒼白,善起太息之聲,甚者狀如欲死,或頭痛而渴。

護肝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陰過度,導致脾胃虛弱。

護肝湯不宜與寒涼性藥物同用,以免加重脾胃虛寒。

相關疾病


頭痛瘧疾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護肝湯, 出處:《辨證錄》卷八。 組成:熟地5錢,鱉甲5錢,山茱萸2錢,何首烏3錢,白芥子3錢,當歸1兩,柴胡1錢5分。 主治:補肝祛邪。主治:肝木虧虛,邪遂乘機突入,致生厥陰肝經之瘧,發瘧之時,先寒作顫,寒後變熱,面色蒼白,善起太息之聲,甚者狀如欲死,或頭痛而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