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除濕湯
QI WEI CHU S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一八引《澹寮》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七味除濕湯中加入半夏曲,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曲為半夏經炮製後的藥材,其性溫燥,能燥濕化痰,祛除體內濕濁,並能止咳化痰,配合其他藥材,更有效地去除濕邪。
- 和胃降逆: 半夏曲亦具有和胃降逆之效,能緩解因濕邪困脾引起的胃氣不和、嘔吐、腹脹等症狀,有助於脾胃運化,促進濕邪排出。
半夏曲在七味除濕湯中,起到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除濕、健脾、止咳等功效,達到治療濕邪困脾、痰濕阻肺之目的。
七味除濕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濕邪困脾,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脘腹脹滿、咳嗽痰多等症狀,厚朴能有效化解濕痰,使脾胃運化恢復正常。
- 行氣消痞: 厚朴能行氣消痞,對於濕邪阻滯經絡,氣機不暢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等症狀,厚朴能疏通氣機,緩解疼痛。
因此,厚朴在七味除濕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去除濕邪、化痰止咳、行氣止痛,達到祛除濕邪、恢復身體健康的目的。
七味除濕湯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是其具有以下功效:
- 燥濕化痰: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對於脾濕、痰濕引起的咳嗽、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七味除濕湯主要針對濕邪所致的疾病,蒼朮的燥濕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能有效祛除濕邪。
- 健脾益氣:蒼朮兼具健脾益氣之效,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虛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七味除濕湯中常配合其他健脾藥物,共同發揮健脾益氣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七味除濕湯中包含藿香,主要原因是其芳香化濕的功效。藿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燥濕化濁、解暑闢穢。方劑中,其他藥物如蒼朮、厚朴等也具有除濕健脾的功效,但單獨使用難以完全驅除濕邪,而藿香則能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除濕止瀉、健脾和胃的功效。此外,藿香亦能升散脾胃之氣,有助於濕邪的排出,進一步提升除濕效果。因此,藿香的加入,可謂七味除濕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七味除濕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化濕:橘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之效。濕邪阻滯,氣機不暢,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而橘皮能疏肝理氣,使脾胃氣機通暢,利於濕邪的排出。
- 行氣消脹:橘皮還能行氣消脹,緩解濕邪停滯所致的腹脹、胸悶等症狀。在七味除濕湯中,橘皮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除濕消脹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佳。
七味除濕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滲濕、健脾化濕的功效。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其利水滲濕作用能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改善濕氣造成的腫脹、水腫等症狀。同時,赤茯苓能健脾化濕,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避免濕氣在體內積聚。
因此,在七味除濕湯中加入赤茯苓,能有效地促進體內水濕代謝,改善濕邪困脾、脾虛濕困等症狀,達到除濕的效果。
七味除濕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七味除濕湯中藥材性質較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
- 緩解副作用: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七味除濕湯的藥性較強,甘草可以減輕藥物的刺激性,防止出現腹痛、噁心等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七味除濕湯
整體功效
健脾除濕,和胃止嘔。
主治
寒濕所傷,身重體痛,腠理開汗出,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腰腳痠疼,腿膝浮腫,及胃寒嘔逆。
本方由半夏、厚朴、蒼朮、藿香、橘皮、赤茯苓、甘草組成,具有健脾除濕、和胃止嘔的功效。主治寒濕所傷,身重體痛,腠理開汗出,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腰腳痠疼,腿膝浮腫,及胃寒嘔逆。
文獻參考
《傷寒論》:「半夏厚朴湯,主寒濕所傷,身重體痛,腠理開汗出,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腰腳痠疼,腿膝浮腫,及胃寒嘔逆。」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 | 功效 | 解釋 |
---|---|---|
半夏 | 燥濕化痰 |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厚朴 | 行氣除濕 | 行氣除濕,寬胸利膈 |
蒼朮 | 健脾燥濕 | 健脾燥濕,利水滲濕 |
藿香 | 芳香化溼 | 芳香化溼,和中止嘔 |
橘皮 | 理氣化痰 | 理氣化痰,燥溼化痰 |
赤茯苓 | 利水滲濕 |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
甘草 | 緩和諸藥 | 緩和諸藥,和中止嘔 |
傳統服藥法
半夏曲(炒)2兩,厚朴(薑制)2兩,蒼朮(米泔浸)2兩,藿香葉(去土)1兩,陳橘皮(去白)1兩,赤茯苓(去皮)1兩,甘草(炙)7錢。
上銼。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7片,大棗2枚,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味除濕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一八引《澹寮》。 組成:半夏曲(炒)2兩,厚朴(薑制)2兩,蒼朮(米泔浸)2兩,藿香葉(去土)1兩,陳橘皮(去白)1兩,赤茯苓(去皮)1兩,甘草(炙)7錢。 主治:寒濕所傷,身重體痛,腠理開汗出,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腰腳酸疼,腿膝浮腫,及胃寒嘔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