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味地黃丸

QI WEI D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脾經 21%
心經 17%
肝經 17%
肺經 10%
胃經 7%
膀胱經 4%
腎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七味地黃丸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滋陰: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而成,性質溫和,更易於人體吸收,具有滋陰補腎、益精填髓的功效。相比生地黃,熟地黃更能溫補腎陽,適合腎陰虛、氣血不足等症狀。
  2. 調和藥性:熟地黃性溫,可以與其他六味藥材相輔相成,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例如,熟地黃可以緩解澤瀉的寒性,使藥效更為溫和,更易於人體接受。

七味地黃丸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 地黃性寒,長期服用易傷脾胃。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緩和地黃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傷,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
  2. 滋陰補血,益氣生津: 大棗具有滋陰補血、益氣生津的功效,與地黃、山藥、山茱萸等藥物共同作用,能更好地滋陰補腎,改善血虛、津液不足等症狀。

七味地黃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健脾益氣: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氣的功效。七味地黃丸以滋陰補腎為君藥,山藥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滋陰之力,並兼顧脾胃,使藥力更全面。
  2. 固本培元,增強體質: 山藥能補益脾腎之氣,提高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因腎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腰膝酸軟、乏力等。這與七味地黃丸補腎固本的功效相輔相成,使藥效更持久。

七味地黃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增強藥效: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與地黃等滋陰藥配伍,可改善腎陰不足導致的脾虛濕困,增強滋陰補腎的效果。
  2. 協調藥性,防止滋膩: 地黃等滋陰藥性偏寒濕,長期服用易傷脾胃,而茯苓能健脾利濕,避免藥性過於滋膩,起到協調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七味地黃丸中加入澤瀉,主要是針對其利水滲濕、瀉火除煩的功效。

澤瀉入腎經,可利水滲濕,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有助於解決腎陰虛所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小便不利等症狀。同時,澤瀉亦能清熱瀉火,有助於緩解腎陰虛所導致的虛火上炎,例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

因此,七味地黃丸中加入澤瀉,可更全面地治療腎陰虛,並提升其療效。

七味地黃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滋陰補腎的基礎上,加入牡丹皮可有效改善因腎陰虛所致的肝火上炎、血熱瘀滯等症狀,如頭暈目眩、口燥咽乾、心煩失眠、小便赤澀等。
  2. 佐使地黃,增強滋陰作用:牡丹皮與地黃搭配,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地黃滋陰補腎,而牡丹皮清熱涼血,能使地黃的滋陰作用更為溫和有效,避免滋陰過度,導致脾胃虛寒。

七味地黃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陽、補命門火: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腎陽、補命門火之效。地黃丸本身滋陰補腎,但對於腎陽虛、命門火衰者,單純滋陰恐難以達到最佳效果,加入肉桂可溫補腎陽,協調陰陽,使滋陰效果更佳。
  2. 助藥力、行藥勢: 肉桂辛溫,能助藥力,使地黃丸各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並能行藥勢,使藥效更快更深入地到達病竈部位,提高治療效果。

七味地黃丸中包含當歸,主要源於其補血活血的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七味地黃丸以滋陰補腎為君,而當歸補血,血為陰之餘,二者相輔相成,有助於改善因腎陰不足所引起的頭暈目眩、腰膝痠軟、月經不調、面色蒼白等症狀。此外,當歸活血化瘀,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的血液供應,進一步增強腎臟的機能。

七味地黃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柔肝: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與地黃、熟地等滋陰補血藥材配合,可緩解肝陰不足所致的肝陽上亢,起到滋陰柔肝、平肝止痛的作用。
  2. 緩和藥性: 白芍的酸味可緩和生地、熟地等滋陰藥材的寒性,避免過度滋陰而傷陽氣,同時也能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平和穏定。

主治功效


七味地黃丸:補益肝腎、滋陰清熱的中醫經典方劑

熟地黃:

  • 性溫,味甘。
  • 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的功效。
  • 適用於血虛、貧血、陰虛、盜汗、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症。

大棗:

  • 性溫,味甘。
  • 具有補氣、益血、健脾、胃、調經、安神等功效。
  • 適用於氣虛、血虛、脾胃虛弱、失眠、多夢等症。

山藥:

  • 性平,味甘。
  • 具有補氣、益精、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適用於氣虛、精虧、腎虛、咳嗽、痰多、筋骨虛弱、脾胃虛弱、陰虛、腹瀉等症。

茯苓:

  • 性平,味甘淡。
  • 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脾虛、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失眠、多夢等症。

澤瀉:

  • 性寒,味甘。
  • 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等功效。
  • 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遺精、早洩、筋骨痠痛、胃嘔吐等症。

牡丹皮:

  • 性寒,味苦。
  • 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適用於熱入血分、血熱妄行、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瘡腫、癰癤等症。

肉桂:

  • 性溫,味辛甘。
  • 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適用於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

當歸:

  • 性溫,味甘、辛。
  •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適用於血虛、貧血、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血虛、瘀血阻滯、咳嗽、氣喘等症。

白芍:

  • 性平,味苦、酸。
  •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適用於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總結: 七味地黃丸是中藥方劑,由熟地黃、大棗、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肉桂、當歸、白芍等九味中藥組成,具有補益肝腎、滋陰清熱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肝腎陰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盜汗、遺精、早洩、月經不調、閉經、不孕不育等症。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8兩(忌鐵,杵膏),山茱萸(酒潤,去核)4兩,乾山藥(炒)4兩,牡丹皮(酒洗,微炒)3兩,白茯苓(去皮,乳制)3兩,澤瀉(去毛,酒浸,焙)3兩,肉桂(去皮,忌火)1兩。
引火歸元,滋陰益氣,補腎祛寒。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錢,空心淡鹽湯送下。
忌羅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太過。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七味地黃丸, 出處:《會約》卷十。 組成:熟地8兩,棗皮4兩,山藥4兩,茯苓3兩,澤瀉兩半,丹皮2兩,肉桂3兩,當歸3兩,白芍2兩。 主治:補陰以舒氣。主治:宗氣動能應衣,上或見於胸臆,下或見於臍旁,無時振撼,不能安。

七味地黃丸, 出處:《攝生秘剖》卷一。 組成:熟地黃8兩(忌鐵,杵膏),山茱萸(酒潤,去核)4兩,乾山藥(炒)4兩,牡丹皮(酒洗,微炒)3兩,白茯苓(去皮,乳制)3兩,澤瀉(去毛,酒浸,焙)3兩,肉桂(去皮,忌火)1兩。 主治:引火歸元,滋陰益氣,補腎祛寒。主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齦潰爛,咽喉作痛,或形體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火拒上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