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斂陰湯

PING WEI LIAN Y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四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7%
肺經 13%
心經 9%
肝經 8%
腎經 8%
膀胱經 2%
大腸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平胃斂陰

整體功效:

平胃止血,斂陰止鼻衄

主治:

氣上衝,脾不統血,致鼻衄而血多者。

本方由白扁豆、甘草、麥門冬、川牛膝、白朮、山藥、葛根、三七、白芍、五味子、當歸等中藥組成,具有平胃止血、斂陰止鼻衄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胃氣上衝、脾不統血所致的鼻衄。

文獻參考:

1.《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五:“平胃斂陰湯,治胃氣上衝,脾不統血,致鼻衄而血多者。方中白扁豆、甘草、麥門冬、川牛膝、白朮、山藥、葛根、三七、白芍、五味子、當歸,共奏平胃止血、斂陰止鼻衄之功。” 2.《中醫臨床治療學》:“平胃斂陰湯,具有平胃止血、斂陰止鼻衄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胃氣上衝、脾不統血所致的鼻衄。”

傳統服藥法


扁豆(炒,研)3錢,甘草1錢,麥冬1錢,牛膝1錢,白朮8分,山藥1錢半,葛根1錢,三七7分,白芍1錢,五味子(微炒,搗碎)3-4分,當歸1錢。
如胃熱,加石膏3-5錢。
加百草霜、發余、蒲黃(炒黑)各3分,藥調服。

方劑組成解釋


白扁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麥門冬味甘、性寒,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川牛膝味辛、性溫,具有活血通絡、下氣消腫的功效;白朮味苦、性溫,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山藥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固腎益精的功效;葛根味甘、性平,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功效;三七味甘、微苦、性溫,具有止血散瘀、消腫定痛的功效;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五味子味酸、性溫,具有收斂固澀、補腎益精的功效;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流鼻血

相同名稱方劑


平胃斂陰湯, 出處:《會約》卷四。 組成:扁豆(炒,研)3錢,甘草1錢,麥冬1錢,牛膝1錢,白朮8分,山藥1錢半,葛根1錢,三七7分,白芍1錢,五味子(微炒,搗碎)3-4分,當歸1錢。 主治:胃氣上衝,脾不統血,致鼻衄而血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健脾飲

相似度 60%

五陰煎

相似度 60%

靜心湯

相似度 60%

滋陰生脈散

相似度 58%

補肺黃耆散

相似度 58%

起陷神丹

相似度 57%

清熱補氣湯

相似度 57%

補氣黃耆湯

相似度 5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