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照散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神照散的主要功效為治療胃脘疼痛,而木香可行氣止痛,緩解胃脘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二、燥濕健脾: 木香還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濕困、脘腹脹滿等症。神照散中加入木香,可幫助健脾燥濕,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進而緩解胃脘疼痛。
神照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利濕,清熱化痰: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清熱化痰之功效。神照散以清熱化痰為主,茯苓可幫助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正常,更好地吸收藥力,並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更好的療效。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藥效: 神照散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具有清熱瀉火之效,茯苓可協同作用,增強清熱化痰之力,並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起到緩和作用,使藥效更佳。
神照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神照散常用於治療頭風眩暈、目赤腫痛等症,而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從而緩解疼痛和炎症。
- 升陽舉陷: 川芎還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可以提振陽氣,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頭部症狀。神照散中加入川芎,可以更好地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神照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扶正祛邪: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神照散以補益氣血為基本思路,而人參作為補氣藥之首,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扶正祛邪,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神照散中可能含有寒涼之品,而人參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過於傷正之作用。此外,人參能與其他藥物產生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神照散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除濕:獨活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神照散主治風濕痺痛,四肢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獨活能有效祛除風寒濕邪,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配伍增效:神照散中包含其他藥材,如羌活、防風等,與獨活共同作用,增強祛風濕的功效。獨活與羌活相配,能加強祛風除濕之力;與防風相配,能更好地疏散風邪,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劑[神照散]的組成中,包含[沙苑子],因為沙苑子具有強效的補腎安神作用。沙苑子能夠有效改善由腎虛引起的症狀,如腰膝酸軟、性功能減退等,對於提升整體健康有顯著效果。其能夠幫助調理腎臟功能、安神定志,對於改善睡眠質量和緩解由腎虛引起的健康問題具有良好效果。使用時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劑量,以達到最佳療效。
神照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升陽: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的功效。神照散主要用於治療氣虛陽虛導致的陽氣不足、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症狀。黃耆能補益脾胃之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從而改善氣虛狀態,提升陽氣,達到改善面色、增強體力之效。
- 扶正祛邪: 黃耆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神照散除了補氣升陽外,也兼具祛邪作用,用於治療一些由外邪入侵引起的疾病,例如風寒感冒等。黃耆可以扶正固本,提升人體抗病能力,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驅除外邪,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神照散中包含附子,主要是因為附子具有以下兩點重要作用:
- 回陽救逆: 附子為溫熱藥,能溫陽補火,回陽救逆,對於寒邪侵襲、陽氣衰敗所致的陽虛症狀,如四肢冰冷、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有顯著的治療效果。神照散主要針對陽虛體質,因此附子有助於恢復陽氣,改善寒症。
- 溫經散寒: 附子還能溫經散寒,改善血液循環,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所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神照散中包含附子,也意在溫通經絡,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神照散方中加入遠志,主要有兩個原因:
- 開竅醒神:遠志性味苦辛,歸心、肺經,具有開竅醒神、安神定志的功效。神照散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症,遠志可助其通達心竅,使心神安定,改善睡眠質量。
- 豁痰開竅:遠志還具有豁痰開竅的功效,可化解痰濕阻滯,使心神清明。神照散中常配伍其他化痰藥物,與遠志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消除痰濁,改善神志不清的症狀。
神照散中加入萆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清熱解毒:萆薢味甘淡,性微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效。神照散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泌尿系統疾病,如尿路感染、膀胱炎等,萆薢可幫助利水消腫,清解濕熱,改善泌尿系統的炎症。
- 通淋排石:萆薢還具有通淋排石的作用,可以幫助排出尿路結石,對於因尿路結石引起的疼痛、尿頻、尿痛等症狀,萆薢可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神照散中加入萆薢,可有效發揮利水滲濕、清熱解毒、通淋排石的作用,加強方劑的療效。
神照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膽實火引起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黃疸等症。
2. 改善眼部症狀: 神照散常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眼部炎症等症,而梔子具有清肝明目之效,可以有效緩解眼部充血、腫痛等症狀。
因此,神照散中加入梔子,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改善眼部症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照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中風昏塞,肢體不收,口眼喎僻」,即現代所稱之中風症狀,包含意識模糊、肢體癱瘓無力、面部歪斜(如顏面神經麻痺)等。此類病證在中醫理論中多屬「風痰阻絡」、「氣虛血瘀」或「陽氣衰微」所致,治宜益氣通絡、祛風化痰、溫陽開竅。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益氣溫陽,扶正固本
- 人參、黃耆:補益脾肺之氣,助正氣恢復,推動氣血運行。
- 附子:大辛大熱,溫補腎陽,散寒通絡,針對陽虛寒凝之肢體不遂。
- 白茯苓:健脾滲濕,助人參、黃耆益氣,兼化痰濕。
2. 祛風通絡,活血舒筋
- 獨活、萆薢、茵芋:祛風濕、通經絡,改善肢體麻木痿軟。獨活善治下半身風濕,萆薢利濕濁,茵芋祛風止痛。
- 芎藭(川芎):活血行氣,上行頭目,下行血海,助氣血暢通,改善中風後瘀阻。
- 蒺藜子:平肝祛風,疏肝解鬱,兼治口眼歪斜。
3. 開竅醒神,安神定志
- 遠志:化痰開竅,安神益智,針對「昏塞」之神志不清。
- 木香:行氣止痛,調暢氣機,助藥力布散。
4. 清熱涼血,調和藥性
- 梔子仁:苦寒清熱,防止溫燥藥(如附子、獨活)過度傷陰,兼治可能之鬱熱煩躁。
配伍特點與治療思路
- 標本兼治:以人參、黃耆、附子固本扶陽,獨活、芎藭、蒺藜子祛風通絡治標。
- 動靜結合:遠志安神與木香行氣並用,既醒神又調氣;梔子仁制約溫藥,避免化燥。
- 升降並行:川芎上行頭目,獨活下行筋骨,調和氣血升降。
此方適用於中風後氣虛陽弱、風痰阻絡之證,通過補氣、溫陽、祛風、活血、開竅等多重作用,改善肢體功能與神志狀態。
傳統服藥法
木香1兩1分,白茯苓(去黑皮)1兩1分,芎藭1兩1分,人參1兩1分,獨活(去蘆頭)1兩1分,蒺藜子(炒,去角)1兩1分,黃耆(銼)1兩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遠志(去心)3分,萆薢1兩,茵芋1兩,梔子仁2兩。
上為末。
每服1錢匕,加至2錢、3錢匕,空心、日午、夜臥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照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 組成:木香1兩1分,白茯苓(去黑皮)1兩1分,川芎1兩1分,人參1兩1分,獨活(去蘆頭)1兩1分,蒺藜子(炒,去角)1兩1分,黃耆(銼)1兩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遠志(去心)3分,萆薢1兩,茵芋1兩,梔子仁2兩。 主治:中風昏塞,肢體不收,口眼喎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