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丸

SAN X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五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肺經 30%
胃經 19%
肝經 15%
三焦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三仙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痰止咳、散結消腫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能溫肺化痰,散結消腫,對於痰多咳嗽、瘰癧結核、風濕痹痛等症均有療效。

三仙丸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而天南星的祛痰止咳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如半夏、白附子等,能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此外,天南星亦可輔助消散痰核,改善肺部環境,進一步緩解咳嗽症狀。

三仙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能有效祛除痰濕,尤其針對寒濕痰濁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狀,與三仙丸中其他藥物如陳皮、茯苓等配合,起到更佳的化痰止咳作用。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能抑制胃氣上逆,對於因痰濕阻滯、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在三仙丸中,半夏的加入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減少嘔吐。

三仙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胃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三仙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而生薑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嘔吐症狀。

2. 增強藥效: 生薑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藥效。三仙丸中含有山楂、神曲等藥材,生薑可以增強它們的消化作用,提高藥效。

總而言之,生薑在三仙丸中起到和胃止嘔、增強藥效的作用,是藥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仙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解鬱: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積止痛之效。三仙丸以理氣消積為主要功效,香附可助其行氣散結,解除肝脾之鬱結,促進脾胃功能正常運作。

2. 調和藥性: 三仙丸中包含多種藥材,性質偏寒涼,香附性溫,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性過於強烈,損傷脾胃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三仙丸

**組成:**天南星、半夏、生薑、香附

**整體功效:**化痰散結,行氣止痛。

**主治:**中脘氣滯,胸膈煩滿,痰涎不利,頭目不清,濕痰身重而軟,倦怠困弱。

三仙丸由天南星、半夏、生薑、香附組成,具有化痰散結、行氣止痛的功效。主治中脘氣滯、胸膈煩滿、痰涎不利、頭目不清、濕痰身重而軟、倦怠困弱等症狀。

文獻參考:

  • 本草綱目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中醫臨床治療學》

傳統服藥法


甘菊花1兩,蒼朮(米泔浸,去油)2兩,椒紅2兩。
明目。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粒,食前茶、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三仙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服用三仙丸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經常疲勞想睡肺結核肺炎耳聾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黃熱病腹瀉身體消瘦多痰身體沉重心情煩燥皮膚顏色發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三仙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雄黃、白礬、檳榔各等分。 主治:腹內有蟲疼痛。

三仙丸, 出處:《袖珍》卷一。 組成:蒼朮8兩(泔浸),牛膝2兩,地黃4兩。 主治:山嵐瘴氣,時氣瘟疫,並異鄉人不伏水土,面黃羸瘦,不思飲食,一切勞氣痰病。

三仙丸,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二。 組成: 三仙丸(《傳信適用方》卷二。)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二。組成:甘菊花1兩,蒼朮(米泔浸,去油)2兩,椒紅2兩。主治:明目。 。 主治:明目。

三仙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九引《仁存方》。 組成:首烏1兩,蒼朮2兩(米泔浸1宿用),茴香1兩,香附子2兩,椒1兩(炒),川楝子肉1兩,牡蠣1兩(煅),白薑1兩(炒)。 主治:調榮衛,壯元陽。主治:耳聾,目暗;婦人脾血疾。

三仙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三引《楊氏家藏方》。 組成:茴香3兩(炒,香),川烏頭1兩(去皮尖,銼如骰子,用鹽半兩炒黃,去鹽),蒼朮2兩(米泔浸1宿,用竹刀刮去黑皮,切碎,用蔥白1握,炒黃去蔥)。 主治:補實下經,理脾健胃,順氣搜風,駐顔活血,增筋力、烏髭須。主治:耳聾並眼暗。腎經虛寒,元氣損弱,神衰力怯。

三仙丸, 出處:《百一》卷五。 組成:天南星(生,去皮)5兩,半夏(沸湯泡七遍)5兩(2味碾爲細末,用生薑自然汁和,不可太軟,但手捏得聚爲度,攤在篩內,用楮葉蓋之,令發黃色,曬乾收之,須是5-6月內做曲,如醬黃法),香附子(略炒,于磚上磨去毛)5兩。 主治:中脘氣滯,胸膈煩滿,痰涎不利,頭目不清,濕痰身重而軟,倦怠困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