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膿止渴方

PAI NONG ZHI KE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心經 15%
胃經 15%
肝經 12%
大腸經 12%
脾經 9%
三焦經 6%
膽經 3%
腎經 3%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三焦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排膿止渴方中包含黃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排膿止渴方通常用於治療體虛、氣陰兩傷、津液不足所導致的膿瘡、口渴等症狀。黃耆能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促進瘡瘍癒合,改善口渴症狀,使患者體力恢復。
  2. 託毒外出: 黃耆具有託毒外出之功效,能將膿液引導至體表,加速排出,避免膿液在體內積聚,減輕病情。對於膿瘡難以癒合、膿液難以排出者,黃耆有助於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排膿止渴方」中包含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性寒,味苦,歸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內蘊化火所致的膿液積聚、口渴煩躁等症狀,梔子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熱毒,促進膿液排出。
  2. 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梔子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具有一定的利濕退黃作用。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梔子能清熱利濕,幫助排泄毒素,促進黃疸消退。

因此,梔子在「排膿止渴方」中,發揮著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膿液積聚、口渴煩躁、黃疸等症狀。

「排膿止渴方」中加入瓜蔞,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排膿:瓜蔞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排膿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濕熱內阻所致的膿瘡、癰腫、口渴等症,瓜蔞能有效清熱解毒,利濕排膿,起到消炎止痛、清熱止渴的作用。
  2. 消腫止痛,生津止渴:瓜蔞亦具消腫止痛、生津止渴之效。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口渴、咽喉腫痛,瓜蔞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津止渴,緩解患者的不適。

綜上所述,瓜蔞在「排膿止渴方」中,可有效清熱解毒,利濕排膿,消腫止痛,生津止渴,符合方劑整體的治療目的。

排膿止渴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生津止渴: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排膿止渴方主要針對熱毒壅盛、津液虧損所致的膿瘡、口渴等症狀。生地黃能清熱解毒,降低體內熱毒,同時滋陰生津,緩解口渴症狀。
  2. 促進排膿,防止內陷: 生地黃具有涼血活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膿液順利排出。同時,生地黃的清熱作用也能抑制炎症,防止膿毒內陷,避免病情加重。

因此,排膿止渴方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並促進排膿,是治療熱毒壅盛、津液虧損的有效組成部分。

「排膿止渴方」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排膿止渴: 升麻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升散、透疹、止渴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膿液內積、口渴咽燥等症狀,升麻可以清熱解毒,促進膿液排出,並解除熱邪導致的口渴。

2. 提升藥力,促進藥效: 升麻入肺經,可以引藥上行,使藥力向上提升,加速藥物到達病竈,發揮更強的療效。在「排膿止渴方」中,升麻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清熱解毒、排膿止渴效果。

排膿止渴方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生津,潤肺止渴: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渴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津液虧損所致的口渴、咽乾、咳嗽等症狀,麥門冬能有效緩解。
  2. 滋陰養肺,化痰排膿:麥門冬能滋陰養肺,並有化痰排膿的作用。對於肺熱痰多、咳嗽咳痰、膿痰難出等症狀,麥門冬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在排膿止渴方中加入麥門冬,可以起到清熱生津、潤肺止渴、滋陰養肺、化痰排膿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排膿止渴方中使用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涼血,解毒止渴: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渴的功效。排膿止渴方主治熱毒壅盛,導致口渴、煩躁、膿液粘稠等症狀,白芍可清熱解毒,涼血止渴,緩解患者的口渴、煩躁等不適。
  2. 養血柔肝,緩解肝鬱: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鬱的作用。排膿過程中,患者往往會伴隨肝鬱氣滯,導致情緒煩躁、疼痛加重。白芍可養血柔肝,疏解肝鬱,使患者情緒穩定,利於排膿。

「排膿止渴方」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燥濕止渴: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渴之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濕熱內盛而引起的膿液外溢、口渴等症狀,黃芩能有效清熱解毒、燥濕止渴,促進膿液排出,緩解口渴之苦。
  2. 瀉火解毒,利濕退黃: 黃芩還能瀉心火、解毒,並有利濕退黃之效。對於因濕熱瘀阻、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皮膚瘙癢等症狀,黃芩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排膿止渴方 」主要成分包括:黃耆、梔子、瓜蔞、生地黃、升麻、麥門冬、白芍、黃芩。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梔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

瓜蔞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等功效。它能清化熱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適用於痰熱咳嗽、胸痺、結胸、肺痿咳血、消渴、黃疸、便祕、癰腫初起等病症。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升麻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 排膿止渴方 」的主要成分是黃耆、梔子、瓜蔞、生地黃、升麻、麥門冬、白芍、黃芩,具有瘡癰盛發,患口渴口乾之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耆2兩,梔子仁2兩,栝樓2兩,生乾地黃2兩,升麻2兩,麥門冬2兩(去心),芍藥2兩,黃芩1兩半。
上切。
以水1鬥,煮取3升服之。愈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適用於癰腫初起,熱毒熾盛,口乾口渴者。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排膿止渴方, 出處:《外台》卷三十八。 組成:黃耆2兩,梔子仁2兩,栝樓2兩,生乾地黃2兩,升麻2兩,麥門冬2兩(去心),芍藥2兩,黃芩1兩半。 主治:發癰盛,患渴口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