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膏中包含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梔子膏中添加梔子,有助於清熱解毒,消炎止痛,適用於熱病發熱、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
- 涼血止血: 梔子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適用於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梔子膏中加入梔子,有助於涼血止血,改善出血症狀。
總之,梔子膏中包含梔子,正是利用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梔子膏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梔子性寒,善於清熱瀉火,而升麻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二者相輔相成,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力,並促進消腫止痛,適用於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 升散藥力,引藥上行:升麻性升散,具有引藥上行的功效,可將梔子的清熱解毒之力引導至頭面部,更有效地治療頭面部熱毒所致的病症,例如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
梔子膏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配方中包含了犀角這一成分。犀角在古時中醫學中被視為珍貴的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現代中醫藥使用上,由於犀牛屬於瀕危物種,犀角已被嚴格禁止採集與販賣,因此現在製作梔子膏時通常會以其他藥材來替代犀角,如水牛角等,以達到相似的治療效果。
根據傳統中醫理論,梔子膏主要用於治療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高熱不退、口舌生瘡等。犀角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能夠強化整體方劑的清熱解毒能力。不過,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提升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訂,現代臨床已不再使用犀角,而選擇其他可持續且合法的藥材作為替代,這樣既符合了中醫藥發展的原則,也兼顧了生態平衡和動物保護的理念。
梔子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梔子膏以清熱瀉火為主,生地黃能輔助清熱降火,並滋陰潤燥,緩解熱毒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 緩解燥熱: 梔子性寒,燥熱易傷陰,生地黃滋陰潤燥,可緩解梔子燥熱之弊,使藥性更為平和,減少對脾胃的刺激。同時,生地黃也能增強梔子的清熱瀉火之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梔子膏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梔子性寒,善於清熱瀉火,而黃芩亦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要藥。兩者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對於熱毒壅盛,導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 消腫止痛,涼血止血: 梔子膏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黃芩具有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的功效,能配合梔子的清熱解毒作用,達到消腫止痛、止血生肌的效果,促進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梔子膏
梔子膏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梔子、升麻、犀角、生地黃、黃芩。
黃芩
- 性味:苦、寒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生地黃
- 性味:甘、苦、寒
- 歸經:心、肝、腎經
- 功效: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升麻
- 性味:辛、苦、甘,微寒
- 歸經:肝、膽、脾、胃經
- 功效: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犀角
- 性味:寒涼
- 歸經:心、肝經
- 功效:清熱瀉火,涼血定驚,解毒清肝
梔子
- 性味:苦、寒
- 歸經:心、肝經
- 功效: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主治功效:幼兒熱毒瘡
傳統服藥法
梔子仁半兩,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蛇街3分,藍葉1兩,生地黃1兩,黃芩半兩,川大黃1兩。
上為細末,以豬脂1斤,同於鍋內,以微火煎令藥色變,濾去滓,以瓷盒盛。
候冷,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 本方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感冒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膏,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梔子仁1兩,川升麻1兩,犀角屑3分,蛇街1兩,藍葉5合(切),生地黃2兩,黃芩1兩。 主治:小兒熱毒瘡。
梔子膏, 出處:《醫心方》卷十八引《小品方》。 組成:梔子20個,白蘞5兩,黃芩5兩。 主治:去熱毒,寬肌皮。主治:卒被火燒,苦劇痛悶絕,不識人。
梔子膏, 出處:《聖惠》卷九十一。 組成:梔子仁半兩,川升麻半兩,犀角屑半兩,蛇街3分,藍葉1兩,生地黃1兩,黃芩半兩,川大黃1兩。 主治:小兒熛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