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丸

BEN TU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胃經 15%
肝經 15%
腎經 14%
心經 14%
大腸經 8%
肺經 7%
膀胱經 3%
膽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奔豚丸方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厚朴善降氣止逆:奔豚丸主治胸中氣逆上衝,氣短喘促,胸悶心悸等症狀。厚朴具有降氣止逆、行氣消脹之功效,可幫助緩解胸中氣逆,使氣機通暢,達到治療目的。
  2. 厚朴配合其它藥物:奔豚丸中包含多種藥材,厚朴與其它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厚朴與枳殼合用,可加強降氣止逆的作用;與半夏合用,可協同止嘔消痰,使藥效更加顯著。

奔豚丸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基於其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的功效,用於治療奔豚病症的熱毒壅盛、濕熱內蘊。

奔豚病症多因脾胃濕熱,或外感熱毒,流注筋脈,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肢體麻木、疼痛、抽搐等症狀。黃連性寒,苦味,入心、胃、大腸經,可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正好對症下藥,清除體內熱毒濕邪,使氣血通暢,緩解奔豚病症。

奔豚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奔豚丸主治水氣上衝,心悸氣短,胸悶腹脹等症,而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水濕停滯於脾胃所致的症狀,使水氣下降,緩解奔豚之疾。
  2. 寧心安神,益氣補脾: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益氣補脾的功效,能安撫因水氣上衝導致的心悸氣短,同時補益脾胃,提升機體抵抗力,促進整體康復。

奔豚丸中加入烏頭,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止痛止痙:烏頭性溫,入心、肺、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止痙之效。奔豚丸主要治療奔豚病,此病症多因寒邪客於脈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肢體麻木、疼痛、抽搐等症狀。烏頭可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緩解奔豚病的寒凝血瘀、氣滯不通等病理變化,起到止痛止痙的作用。
  2. 引藥入經:烏頭入心、肺、腎經,其藥性較強,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提高藥效。奔豚丸中其他藥物如附子、桂枝、肉桂等,也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烏頭可起到引藥入經的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其功效。

需要強調的是,烏頭爲劇毒藥,使用需謹慎。奔豚丸應由專業醫師辯證施治,切勿自行服用。

奔豚丸方劑中包含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奔豚丸主治水氣停滯、痰濕阻滯所致的奔豚病,表現為胸悶氣短、心悸不安、肢體沉重等。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有效祛除體內水濕,改善水腫和胸悶氣短等症狀。

2. 降低痰濕:奔豚丸中還含有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如茯苓、豬苓等,與澤瀉共同作用,可有效降低體內痰濕,減少痰濁阻滯心肺,從而緩解奔豚病的症狀。

奔豚丸中包含苦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苦楝子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之效。奔豚丸主治奔豚氣逆,症見胸悶氣短、心悸不安、嘔吐呃逆等,而苦楝子可疏肝解鬱,降逆止嘔,有助於緩解此類症狀。
  2.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苦楝子亦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奔豚症常伴有濕熱內蘊,而苦楝子能清熱利濕,並可殺滅寄生蟲,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奔豚丸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奔豚丸主治血瘀氣滯,導致的胸脅疼痛、心悸、喘息等症狀,延胡索的活血化瘀功效,可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疼痛。
  2. 疏肝解鬱:延胡索亦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心煩、脅肋疼痛等症狀,與奔豚丸中其他疏肝解鬱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奔豚丸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奔豚丸主要治療奔豚病,症狀多為肢體麻木、抽搐、疼痛,全蠍可通過祛風止痙作用緩解這些症狀。
  2. 活血化瘀:全蠍亦有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改善奔豚病患者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

奔豚丸中全蠍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原則,通過藥物配伍,達到治療奔豚病的效果。

奔豚丸中加入附子,乃因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奔豚症多因寒邪客於少陽,氣血運行不暢,致使肢體麻木、抽搐等症。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能溫補心陽,散寒止痛,並可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其溫陽散寒之功,可驅散寒邪,溫煦臟腑,使陽氣回升,氣血流通,從而緩解奔豚症的症狀。

此外,附子還可配合其他藥物,如桂枝、白朮等,共奏溫陽化氣、散寒止痛之效,使療效更為顯著。

奔豚丸中加入巴豆,是基於其峻下逐水、攻逐瘀血的功效。奔豚丸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等症,而巴豆具有瀉下攻逐水濕的作用,可以迅速排除體內積聚的水分,達到消腫利水的效果。此外,巴豆對於血瘀阻滯所致的腹痛、積聚等症也有較好的療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因此,奔豚丸中加入巴豆,可以起到疏通水道、攻逐瘀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奔豚病。

奔豚丸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化痰止咳,通利水道: 水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肺經,具有化痰止咳、開竅醒神、利水消腫的功效。奔豚丸主治痰阻心竅,氣血瘀滯所致的奔豚病,水菖蒲可化解痰溼,通利水道,從而緩解胸悶氣短、心悸不安等症狀。
  2.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水菖蒲還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奔豚病患者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同時,水菖蒲還能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治療奔豚病的目的。

奔豚丸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獨活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奔豚丸主治的腰腿疼痛、筋骨痠麻等症狀。奔豚丸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氣血瘀阻所致的腰腿疼痛、屈伸不利等病症,而獨活的祛風止痛作用能起到緩解疼痛、改善肢體活動的功效。
  2. 通經活絡:獨活能通經活絡,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奔豚丸所針對的氣血瘀阻、經絡不通等病症,能起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疼痛、恢復肢體功能。

奔豚丸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因為丁香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奔豚丸主要針對腎虛寒引起的腰膝痠痛、小腹冷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丁香性溫,味辛,入腎經,可溫補腎陽,散寒止痛,有助於改善腎虛寒所致的疼痛不適。
  2. 行氣止痛,溫中降逆: 奔豚丸中常加入丁香來緩解氣滯血瘀、寒凝氣滯所致的胸悶氣短、腹脹痛等症狀。丁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降逆的功效,有助於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奔豚病所引起的氣機阻滯。

奔豚丸方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活血通絡:奔豚丸主治寒凝血瘀,導致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肉桂性熱,味辛,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可溫通經脈,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和疼痛。
  2. 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方中其他藥物,如附子、乾薑等,也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肉桂可以增強其效果,使藥力更為強勁,更有效地治療寒凝血瘀之症。

主治功效


奔豚丸是一種根據《東垣試效方》第二卷記載的古方製作的中藥。

【配方成分】包括:

  • 厚朴(經過薑處理)7錢,
  • 黃連(去除鬚,炒過)5錢,
  • 白茯苓(去掉外皮,另外研磨成粉末)2錢,
  • 川烏頭(炮製過)半錢,
  • 澤瀉2錢,
  • 苦楝(用酒煮過)3錢,
  • 玄胡1錢半,
  • 全蠍1錢,
  • 附子(去掉皮)1錢,
  • 巴豆霜4分,
  • 菖蒲2錢,
  • 獨活1錢,
  • 丁香半錢,
  • 肉桂(去掉皮)2分。

【主要療效】這個藥丸主要用來治療一種名為「腎積」的病症,這種病會從小腹開始,影響到胸口,感覺就像有一隻小豬在身體裡亂竄,病痛的位置可能忽上忽下,沒有固定時間,如果長時間不愈,會讓人呼吸困難、骨頭軟弱、氣短。此外,還能治療男性內部的七種疝氣,以及女性的腫塊和白帶異常。

傳統服藥法


川楝子(煨,去肉)1兩,茯苓1兩5錢,橘核(鹽酒炒)1兩5錢,肉桂3錢,附子(炮)5錢,吳茱萸(湯泡7次)5錢,荔枝子(煨)8錢,小茴香7錢,木香7錢。
若有熱者,去附、桂。
熬砂糖為丸。
每服2錢,淡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奔豚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嘔吐、頭暈等症狀。因此,在服用奔豚丸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陰道炎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子宮頸炎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四肢痿軟無力睪丸疼痛腫脹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腹內有腫塊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奔豚丸, 出處:《活人方》卷四。 組成:人參1兩,茯苓1兩,澤瀉1兩,沉香7錢,牡丹皮7錢,肉桂5錢,椒紅5錢,附子2錢5分,吳茱萸2錢5分。 主治:積聚奔豚。

奔豚丸, 出處:《簡明醫彀》卷三。 組成:乾葛1錢5分,川芎1錢5分,當歸1錢5分,桑白皮(炙)1錢5分,黃芩1錢5分,甘草(炙)1錢5分,甘李根皮(焙)1錢5分,半夏(炮)2錢。 主治:腎積。

奔豚丸, 出處:《準繩·類方》卷六。 組成:穿山甲(麸炒)半兩,破故紙(麸炒)半兩,香附(去毛)半兩,土狗10枚(去頭尾,瓦上焙乾),海藻(焙)1兩,茴香1兩,木香1兩,黑牽牛(頭末)4兩,全蠍15枚(去毒),吳茱萸1兩半。 主治:奔豚氣。

奔豚丸, 出處:《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川楝子(煨,去肉)1兩,茯苓1兩5錢,橘核(鹽酒炒)1兩5錢,肉桂3錢,附子(炮)5錢,吳茱萸(湯泡7次)5錢,荔枝子(煨)8錢,小茴香7錢,木香7錢。 主治:腎之積,在臍下,發於小腹,上衝心而痛。

奔豚丸, 出處:《東垣試效方》卷二。 組成:厚朴(薑制)7錢,黃連(去須,炒)5錢,白茯苓(去皮,另末)2錢,川烏頭(炮)半錢,澤瀉2錢,苦楝(酒煮)3錢,玄胡1錢半,全蠍1錢,附子(去皮)1錢,巴豆霜4分,菖蒲2錢,獨活1錢,丁香半錢,肉桂(去皮)2分。 主治:腎之積,發於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下或上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及治男子內結七疝,女人瘕聚帶下。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