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辰砂利痰丸中添加神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神麴為麥芽經過發酵製成,具有消食健胃、化積除滯之效。痰液積聚往往與脾胃運化失常有關,神麴可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有助於化解痰濕,消除痰濁的根源。
2. 補益脾肺:神麴不僅能消食化積,還能補益脾肺之氣。痰液的產生與肺氣虛弱有關,神麴補益脾肺,有助於增強肺氣,促進痰液排出,利於痰液的消散。
辰砂利痰丸中加入大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化痰: 大麥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除煩、利水消腫、健脾和胃、消痰止咳的功效。辰砂利痰丸主治痰熱壅肺,咳嗽氣喘,胸悶胸痛等症狀,大麥能清肺熱,化痰液,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健脾和胃: 大麥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和胃、益氣生津的作用。辰砂利痰丸中含有辰砂等毒性較強的藥物,大麥能健脾和胃,降低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出現不良反應,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辰砂利痰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具備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能幫助脾胃運化,減少痰濕的產生。辰砂利痰丸主治痰濕壅肺,氣機阻滯,故加入陳皮以助其理氣化痰。
- 協調藥性,提高療效:辰砂利痰丸中含有辰砂等藥物,性寒重,容易損傷脾胃。陳皮性溫,能溫脾胃,與其他藥物協調,避免藥性偏寒,提高療效。
辰砂利痰丸中加入白礬,主要是因為白礬具有以下功效:
- 燥濕化痰: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經,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止咳定喘: 白礬可收斂肺氣,止咳定喘,對於肺氣上逆所致的咳嗽氣喘、咳痰不止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辰砂利痰丸中,白礬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發揮燥濕化痰、止咳定喘的效果,達到治療痰濕阻肺、肺氣上逆等病症的目的。
辰砂利痰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祛痰和潤腸的功效。
皁莢味甘、辛,性寒,入肺、大腸經。其苦寒降逆,能清熱化痰,對於痰熱壅肺、咳喘痰多者有較好的療效。同時,皁莢亦有潤腸通便之效,可促進痰液排出,減少痰液在肺部的積聚。
因此,辰砂利痰丸中加入皁莢,可增強祛痰效果,並輔助潤腸通便,達到利痰化痰、通腑排毒之目的。
辰砂利痰丸中包含天南星,是因其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燥濕化痰,散結止痛。其揮發油中含有天南星鹼,可抑制呼吸道平滑肌痙攣,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同時,天南星亦可與辰砂中的硃砂相輔相成,辰砂性寒,善於清熱解毒,而天南星性溫,則可調和辰砂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達到溫中化痰的功效。因此,辰砂利痰丸中加入天南星,是為更好地發揮其化痰止咳的藥效。
辰砂利痰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苦,性微溫,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辰砂利痰丸主治痰熱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半夏可針對痰熱而發揮其燥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清理肺熱痰濕。
-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痰熱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利痰止嘔的效果。
辰砂利痰丸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開宣肺氣:白芷性溫,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可助辰砂利痰丸宣肺化痰,解除痰飲阻滯肺氣之症。
- 引藥上行,增強療效:白芷氣味辛香,能引藥上行,並有助於辰砂等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止咳平喘、清熱解毒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辰砂利痰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與組成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 「痰涎留滯,停留不散」 所致的以下症狀:
- 消化系統問題:心腹痞悶、飲食遲化(消化不良),因痰濕阻滯中焦,影響脾胃升降。
- 呼吸系統問題:咳嗽、咽膈不利,因痰濕上犯肺系,阻礙氣機宣降。
- 痰濕泛濫特徵:痰涎黏稠難咯,或胸膈滿悶,屬「有形之痰」與「無形之痰」並存之證。
方中強調「化痰止嗽,消克飲食」,顯示其雙重作用:
- 化痰→針對痰濁標實(南星、半夏、皂角)。
- 消食→調理脾胃本虛(神曲、麥糵、陳皮)。
二、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一)藥物分類與配伍核心
燥濕化痰
- 天南星(炮):辛溫燥烈,專攻頑痰,善祛風痰。
- 半夏(薑製):降逆化痰,止咳止嘔,配伍南星增強化痰力。
- 皂角(酥炙):辛咸性溫,滌痰開竅,通利痰濁壅塞。
- 白礬(飛過):酸寒收斂,化頑痰、消痰癖,與皂角共治黏稠老痰。
健脾消食
- 神曲(炒黃)、麥糵(炒):消食化積,助脾胃運化水穀,杜絕生痰之源。
- 陳皮(去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調暢中焦氣機。
輔助藥與引經
- 香白芷(酒煮):辛香上行,宣通肺竅,助化痰止咳,兼引藥上行。
- 生薑汁製丸:和胃止嘔,化痰散結,增強半夏、南星之效。
- 朱砂為衣:鎮心安神,緩解痰濁擾心之悸動(但非主導作用)。
(二)組方思路與治療原理
標本兼顧
- 治標:以南星、半夏、皂角、白礬直接化痰攻堅,針對「留滯不散」之痰。
- 治本:以神曲、麥糵、陳皮健脾消食,斷絕「痰濕生成」之因。
升降並調
- 降氣化痰:半夏、南星降肺胃逆氣。
- 升清消滯:白芷、陳皮輕宣上焦,神曲、麥糵導滯下行,恢復氣機循環。
峻緩相制
- 皂角、白礬峻烈滌痰,但配伍炒穀麥芽、陳皮緩和藥性,免傷正氣。
(三)為何用「朱砂為衣」?
朱砂在此非核心藥,其作用可能有二:
- 鎮靜安神:痰濕擾心易致煩悶,朱砂可略制之。
- 傳統衣飾:古代丸劑常用朱砂、金箔為衣,取其「重鎮」意象,加強「沉降痰濁」之效。
三、總結
辰砂利痰丸以 「燥痰消食」 為核心,利用辛溫燥濕、滌痰通竅之品攻逐痰濁,輔以健脾消導之藥調理中焦,體現「肺胃同調」「標本同治」的思維。其適用於 痰食互結、實證為主 之證,尤其適合痰濕膠結難化,兼見食積氣滯者。
傳統服藥法
神曲(炒黃)半斤,麥糵半斤 陳皮4兩(去白),白礬(飛過)3兩半,皂角(炙黃色,去皮子,酥炙)3兩半,天南星(炮)3兩半,半夏(湯洗七次)3兩半,香白芷(共半夏用好酒1斤半煮,令懲煬用,曬乾)3兩半。
化痰止嗽,消克飲食。
上為末,生薑汁、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一兩為衣。
每服60-70丸,煎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茶清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辰砂利痰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五。 組成:神曲(炒黃)半斤,麥糵半斤,陳皮4兩(去白),白礬(飛過)3兩半,皂角(炙黃色,去皮子,酥炙)3兩半,天南星(炮)3兩半,半夏(湯洗7次)3兩半,香白芷(共半夏用好酒1斤半煮,令懲炀用,曬乾)3兩半。 主治:化痰止嗽,消克飲食。主治:痰涎留滯,停留不散,心腹痞悶,飲食遲化,或時咳嗽、咽膈不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