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補土燥濕湯
整體功效: 健脾燥濕,祛風除濕。
主治: 濕邪外中,身痛沉重,脈沉細澀。
本方由山藥、白朮、茯苓、甘草、羌活、防風、秦艽、防己、蒼朮等組成,具有健脾燥濕、祛風除濕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濕邪外中所致的身痛沉重、脈沉細澀等症狀。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補土燥濕湯,治濕邪外中,身痛沉重,脈沉細澀。此方以山藥、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燥濕,羌活、防風、秦艽、防己祛風除濕,蒼朮燥濕健脾,共奏健脾燥濕、祛風除濕之功。」
方劑組成解釋
- 山藥、白朮、茯苓、甘草均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症狀。
- 羌活、防風、秦艽、防己均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腫痛等症狀。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燥濕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中含有甘草,有緩解疼痛的作用,但不宜過量服用,以免引起水腫、高血壓等不良反應。
- 本方中含有防風、秦艽、防己等中藥,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土燥濕湯, 出處:《會約》卷十一。 組成:山藥(炒)3錢,白朮1錢半,茯苓1錢半,甘草(炙)8分,羌活8分,防風1錢,秦艽1錢,防己1錢,蒼朮1錢。 主治:濕邪外中,身痛沉重,脈沉細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