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濕飲

SAN SH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五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20%
心經 15%
腎經 13%
膀胱經 9%
肺經 7%
胃經 5%
膽經 4%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散濕飲中包含白朮,主要是因為白朮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對於脾虛濕困,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泄瀉、肢體沉重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散濕飲作為祛濕方劑,白朮的健脾燥濕作用能有效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達到祛濕的目的。
  2. 固表止汗: 白朮還具備固表止汗的功效,能收斂腠理,防止汗液外泄。濕邪入侵人體,易導致脾陽不固,汗出不止,白朮能固表止汗,防止濕邪乘虛而入,加重病情。

因此,散濕飲中加入白朮,既能健脾燥濕,又能固表止汗,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祛濕的目的。

散濕飲中包含蒼朮,主要源於其燥濕健脾的功效。蒼朮性溫,味辛苦,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健脾利水、祛風止痛的功效。散濕飲用於治療濕邪困脾,脾失健運所致的脘腹脹滿、食少納呆、肢體困重、小便不利等症。

蒼朮能燥脾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增強食慾;同時,其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緩解水腫和肢體困重。因此,蒼朮在散濕飲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濕邪困脾所致的諸多症狀。

散濕飲中包含防己,主要由於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除濕邪: 防己性味苦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祛風除濕之功。對於濕邪困阻經絡、脾胃濕阻等症,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2. 配伍協同: 散濕飲通常以祛濕利水為主,防己與其他藥材,如茯苓、豬苓等,共同發揮作用,增強祛濕利水的功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總之,防己在散濕飲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祛濕利水功效,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地治療濕邪所致的各種疾病。

散濕飲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散濕飲用於治療濕邪困脾、風寒濕痹等病症,防風能祛除體內風寒濕邪,緩解疼痛瘙癢等症狀,提升療效。

二、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散濕飲中其他藥材,如蒼朮、茯苓等,主要針對濕邪,而防風則可針對風寒,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達到驅散風寒溼邪、調理脾胃、改善症狀的效果。

總之,防風在散濕飲中,發揮著祛風散寒、止痛止癢,以及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散濕飲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寧心安神之功效。散濕飲針對濕邪困脾、脾虛不運導致的濕氣過盛,茯苓可健脾利濕,促進水濕運化,幫助去除體內濕氣。
  2. 利水滲濕: 茯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有助於緩解濕邪所致的水腫、腹脹等症狀。散濕飲中常與其他利水滲濕藥物配伍,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作用,增強療效。

散濕飲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其溫陽散寒、燥濕化痰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溫脾止瀉、燥濕化痰之效。散濕飲多用於脾腎陽虛、寒濕內蘊所致的肢體沉重、腰膝酸軟、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

肉桂溫陽散寒,可溫煦脾腎陽氣,驅散寒濕;燥濕化痰,則可化解脾胃濕痰,改善消化功能。因此,肉桂的加入,有助於溫陽化濕,改善寒濕所致的病症,提高散濕飲的療效。

散濕飲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祛風止痙之效。散濕飲常用於治療濕邪困脾、脾虛不運、痰濕阻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抽搐等症狀,而天麻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起到協同其他藥物的作用。
  2. 補益肝腎: 天麻還兼具補益肝腎之效。散濕飲中常加入一些補益脾腎的藥物,如茯苓、白朮等,而天麻的補益肝腎作用可以加強這些藥物的效果,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體質。

因此,散濕飲中加入天麻,既能祛風止痙,又能補益肝腎,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濕邪困脾、脾虛不運所致的相關病症。

散濕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改善循環: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濕邪阻滯,易造成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疼痛、腫脹等症狀。當歸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濕邪排出,緩解疼痛不適。
  2. 養血潤燥,滋陰補虛: 散濕飲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或脾虛濕盛所致的疾病。當歸能養血潤燥,滋陰補虛,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濕邪排出,並緩解因濕邪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主治功效


散濕飲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白朮:

    • 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常用於脾虛氣弱、食慾不振、泄瀉、黃疸、口渴、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2. 蒼朮:

    • 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常用於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
    • 外用可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3. 當歸: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促進造血功能、緩解痛經、改善月經不調、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亦有止咳平喘之效。
  4. 防風:

    • 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肌肉痙攣、抽搐、瘀血經閉、痛經、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5. 茯苓:

    •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孕婦水腫、先兆流產、脾虛、倦怠乏力、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
  6. 肉桂:

    • 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
  7. 天麻:

    • 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癲癇、驚風、眩暈、頭痛、麻痺、頭痛、偏頭痛、肝血不足、神經衰弱、失眠等症。
  8. 防己:

    • 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散風寒、健脾胃、止咳化痰、利水滲濕、活絡止痛、破血消癥。
    • 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胸痺腹痛、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痢疾、咳嗽、痰多、濕風口面歪斜、手足疼痛、散留痰、肺氣咳嗽喘鳴、諸癥屬瘀滯不通、濕熱蘊結等症狀。

總結:

散濕飲,是中藥方劑的一種,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通經絡、溫經散寒的功效,主治脊骨內疼痛。

傳統服藥法


白朮1錢,蒼朮1錢,防己1錢,防風1錢,茯苓1錢,官桂1錢5分,天麻1錢5分,當歸1錢5分。
水煎,臨服加酒1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散濕飲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氣虛血虧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散濕飲,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白朮1錢,蒼朮1錢,防己1錢,防風1錢,茯苓1錢,官桂1錢5分,天麻1錢5分,當歸1錢5分。 主治:脊內酸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