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飲子

QIN JIAO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21%
胃經 21%
心經 14%
肝經 14%
膽經 7%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秦艽飲子,顧名思義,其方劑組成中必然包含秦艽。這是因為秦艽味苦性寒,具有祛風濕、止痺痛、清熱解毒之功效,在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發熱等症狀時,常作為主藥或重要藥物。

秦艽飲子中以秦艽為主要藥物,正是因為其針對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的療效顯著。方劑中可能還會加入其他藥物,例如川芎、羌活、獨活等,以增強其祛風濕、止痺痛的功效,或加入其他藥物,以針對不同病症的具體表現。

秦艽飲子中包含常山,主要原因如下:

  1. 寒熱並解: 秦艽飲子主治寒濕痺痛,而常山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可解表寒之邪,同時亦可抑制寒濕之氣,達至寒熱並解之效。
  2. 祛風止痛: 常山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與秦艽、防風等藥物相配合,可更有效地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秦艽飲子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元氣,扶正祛邪:秦艽飲子主治風寒濕痹,症見肢體疼痛、屈伸不利。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能補益元氣,提升機體正氣,增強抵抗力,有助於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症狀。
  2. 緩解藥性寒涼:秦艽、防風、羌活等藥物均屬寒涼性,長期服用易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寒。人參則能溫補脾胃,緩解藥性寒涼,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提高療效。

因此,秦艽飲子中加入人參,既能補益元氣,又能緩解藥性寒涼,更利於祛風散寒、舒筋活絡,達到更好的療效。

秦艽飲子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秦艽性寒苦,善於祛風濕,但久服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經,能緩解秦艽的寒性,避免其過度損傷脾胃,使藥性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2. 增強藥效:甘草有調和諸藥,增強藥效的作用。它能增強秦艽祛風除濕的效果,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風濕痺痛等疾病。同時,甘草也能減輕秦艽的副作用,使患者更易耐受藥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秦艽飲子」以秦艽、常山、人參、甘草為主要成分,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補氣益氣、健脾益氣等功效,主治心虛感風、頭旋心忪、痰飲築心悶、愍愍惚惚不能言語、風痰心昏、痰涎流溢等病症。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清熱瀉火的功效主要表現在能夠清虛熱、瀉火之功,尤其擅長清骨蒸潮熱,是治療陰骨蒸潮熱的常用藥。祛風除濕的功效則體現在祛除體內風濕之邪,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以及清熱祛濕,使濕熱之邪從體內排出。清熱利尿的功效是通過清熱滋陰,使虛熱之邪得以緩解而實現,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皆可強筋骨,強筋骨為其要義。

常山具有治瘧、湧吐、驅蟲殺蟲和清熱解毒等傳統功效。其中,常山及其生物鹼對各種瘧原蟲都有顯著的抗瘧作用,可治療瘧疾;常山具有催吐作用,可治療胸中有痰飲積聚之症;常山具有驅蟲殺蟲的功效,對蛔蟲、糞線蟲、鉤蟲等寄生蟲都有較好的驅蟲效果;常山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祛風除濕等功效,可治療肝炎、膽囊炎、腎炎、風濕病、癰腫瘡毒等疾病。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中藥方劑「秦艽飲子」以秦艽、常山、人參、甘草為主要成分,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補氣益氣、健脾益氣等功效,主治心虛感風、頭旋心忪、痰飲築心悶、愍愍惚惚不能言語、風痰心昏、痰涎流溢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秦艽2兩,常山2兩,人參2兩,鈴羊角(屑)2兩,甘草3兩。催吐。
上切。
以水6升,煮取2升,絞去滓,分溫2服,1日2次,如人行4-5里久,進1服。取快吐不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虛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心內膜炎心包炎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二尖瓣狹窄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黃熱病多痰發燒及發冷味覺減退尿中混挾精液怕冷皮膚顏色發黃小便渾濁不清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秦艽飲子,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白朮2錢,茯苓2錢,秦艽2錢,薄桂1錢,橘紅1錢。 主治:黃疸。口淡咽乾,惡寒發熱。

秦艽飲子, 出處:《外台》卷十五引《廣濟方》。 組成:秦艽2兩,常山2兩,人參2兩,鈴羊角(屑)2兩,甘草3兩。 主治:催吐。主治:心虛感風,頭旋心忪,痰飲築心悶,愍愍惚惚不能言語。風痰心昏,痰涎流溢。

秦艽飲子,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三二引《濟生》。 組成:秦艽(去蘆)1兩半,當歸(去蘆,酒浸)1兩半,芍藥1兩半,白朮1兩半,官桂(去皮,不見火)1兩半,茯苓(去皮)1兩半,熟地黃(酒蒸)1兩半,橘紅1兩半,小草1兩,川芎1兩,半夏(湯泡)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五疸,口淡耳鳴,腳弱,微寒發熱,小便白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