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連半夏湯
QIN LIAN BAN XIA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東醫寶鑑·雜病篇》卷十引《永類鈐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芩連半夏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可瀉火解毒,清熱除濕,用於治療濕熱內蘊、熱毒熾盛等病症。
- 降逆止嘔: 黃芩性寒,可降胃火,止嘔吐,配合半夏等藥物,可有效治療脾胃濕熱、濕痰阻滯所致的嘔吐、泛酸等症。
因此,黃芩在芩連半夏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燥濕、降逆止嘔的治療目的。
芩連半夏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助運脾陽: 半夏、黃芩、黃連等藥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白朮則性溫燥,能健脾益氣,溫運脾陽,防止寒涼藥對脾胃的損害,提高藥效。
- 固澀止瀉,防寒邪內侵: 芩連半夏湯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引起的泄瀉。白朮有固澀止瀉之效,能防止寒邪內侵,防止因寒涼藥物導致的脾胃虛寒、腹瀉加重。
芩連半夏湯中加入半夏,是基於其 燥濕化痰 的功效。方劑中,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用以瀉火解毒;而半夏辛溫燥濕,能化解痰飲,並能緩解黃芩、黃連的寒涼之性,避免其傷胃。
此外,半夏還能 降逆止嘔,對於因痰飲阻滯所致的嘔吐,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半夏在芩連半夏湯中,起到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的作用,使方劑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化痰止嘔,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芩連半夏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經,具健脾利濕之功。方中半夏燥濕化痰,但易傷脾胃,而赤茯苓可補脾胃之氣,協同半夏燥濕而不傷脾,使痰濕得以降伏。
- 利水滲濕: 赤茯苓能利水滲濕,與芩連、半夏一同,共奏清熱利濕、化痰止咳之效,有助於改善痰濕凝聚所致之咳嗽、胸悶等症狀。
芩連半夏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苦寒清熱解毒的藥性,用於治療熱證。
- 清熱解毒:黃連苦寒,能清熱解毒,瀉心火,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口苦咽乾、心煩不寐、胃脘灼熱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制伏藥性:芩連半夏湯中,半夏燥濕化痰,但容易燥熱傷陰,黃連的苦寒之性可制伏半夏的燥性,使其藥力平和,避免過於燥烈,起到協調藥性平衡的作用。
芩連半夏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 行氣化濕: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燥濕化痰之功。方中半夏、黃連、黃芩皆屬寒涼之品,容易導致脾胃氣機阻滯,陳皮可與之配伍,起到行氣化濕,調和脾胃之效,避免寒涼之品傷及脾胃。
- 理氣和中:陳皮能理氣和中,使藥性更好地發揮。方中半夏燥濕化痰,黃連清熱瀉火,黃芩清熱解毒,三者合用,容易導致脾胃受損,陳皮的加入則可緩解其寒涼之性,使藥性更趨平和,提高藥效。
芩連半夏湯為清熱化痰、和胃降逆之方,方中含黃芩、黃連、法半夏等藥物,旨在清熱燥濕、化痰止嘔。加入當歸,雖非主藥,卻扮演著調和血氣、滋養肝血的重要角色。當歸味甘、辛,性溫,入肝、心、脾經,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且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在芩連半夏湯中,當歸可緩解黃芩、黃連之苦寒對脾胃的刺激,防止苦寒過度損傷正氣,同時增強方劑整體的和胃作用,使清熱燥濕之力得以持久而不傷正。此外,當歸還能引導諸藥至病所,增強療效。因此,當歸在該方中既可協調諸藥,又能護正防邪,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輔助藥材。
芩連半夏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是因為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方中以黃芩、黃連清熱燥濕,半夏燥濕化痰,但若患者熱邪熾盛,易致內熱傷陰,此時單用芩連半夏湯恐難以清熱解毒。梔子性寒,入心、肝、肺三經,可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正好與芩連半夏湯的燥濕化痰功效相輔相成,既能清熱解毒,又能防止燥傷陰津,使藥效更加全面。
芩連半夏湯為清熱化痰之經典方劑,由黃芩、黃連、法半夏、茯苓、甘草等多味藥材組成,其中加入枳殼有其深遠意義。枳殼,即未成熟之酸橙果實,性微寒,味苦辛,歸脾、胃經。其功效主要在於行氣寬中,消痞散結,對於脾胃氣滯、食積脹滿、嘔吐泄瀉等症有良好療效。在芩連半夏湯中,黃芩、黃連清熱燥濕,法半夏燥濕化痰,而枳殼則能增強整體方劑行氣化痰之力,使藥物更易達病所,促進脾胃運化,確保清熱化痰之效得以全面發揮。此外,枳殼還可調和諸藥,使方中各藥相得益彰,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芩連半夏湯中加入香附,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具有行氣解鬱、疏肝止痛的功效,可針對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與半夏、黃芩等藥物協同作用,有助於緩解脾胃氣機阻滯、肝氣鬱結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
- 調節氣機,促進消化: 香附可調和脾胃,促進消化,與半夏、黃連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改善脾胃濕熱、氣滯痰阻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總之,香附的加入有助於增強芩連半夏湯的理氣止痛、調和脾胃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芩連半夏湯為清熱化痰之經典方劑,方中人參的加入,實則為平衡全方寒涼性質與增強體質之需。人參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肺經,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在芩連半夏湯中,黃芩、黃連清熱燥濕,半夏降逆化痰,但此三藥性偏寒涼,易損傷脾胃陽氣。故加入人參,以其溫補之力,保護脾胃,防止寒涼藥物過度消耗正氣。此外,人參還能協同其他藥物,促進痰液排出,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總體而言,人參於芩連半夏湯中的應用,旨在於清熱化痰同時,兼顧扶正固本,使患者在祛邪的過程中,體力得以恢復,病後調理更見成效。
芩連半夏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清熱化痰,主治因濕熱內盛所致之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方中包含黃芩、黃連與半夏等多種草藥,其中蒼朮(即白朮的一種)的加入,則是為了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並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
蒼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止汗安胎之效。在芩連半夏湯中,蒼朮與黃芩、黃連的清熱功效相輔相成,既能增強整個方劑對濕熱之邪的排除能力,又能防止清熱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此外,蒼朮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對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因此,蒼朮在該方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配伍的智慧。
芩連半夏湯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其 理氣和胃、燥濕化痰 的功效。
方中以黃芩、黃連清熱瀉火,半夏燥濕化痰,但其苦寒之性容易傷胃,導致脾胃氣機不暢,影響藥物吸收和療效。砂仁味辛溫,善於 行氣止痛、溫脾和胃,可緩解半夏等藥物對胃的寒涼之性,促進藥物下行,使藥力更有效發揮。同時,砂仁還有 燥濕化痰 的功效,與半夏協同作用,更有效地解決痰濕阻滯的問題。因此,砂仁的加入,不僅提升了藥物的療效,更保障了胃腸的健康。
芩連半夏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芩連半夏湯以黃芩、黃連、半夏為主要藥物,寒涼之性較重。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藥物寒性,防止其過於傷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 增強藥效: 甘草能調和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利用,同時能增強黃芩、黃連的清熱解毒、燥濕止瀉之效,提高藥效。
總之,甘草在芩連半夏湯中起到重要作用,既能緩解藥物寒性,又能增強藥效,使藥物療效更佳,副作用更低。
主治功效
芩連半夏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噁心嘔吐,胸背疼痛脹滿的功效。
此方劑由以下藥物組成: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半夏:味辛、苦,歸肺、脾、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蒼朮: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陳皮: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當歸: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小腸、胃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黃芩: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砂仁:味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香附:味辛、苦,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枳殼:味苦、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梔子:味苦、寒,歸心、肺、肝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芩1錢2分半,白朮1錢,半夏1錢,赤茯苓7分半,黃連5分,陳皮5分,當歸5分,梔子5分,枳殼5分,香附5分,人參5分,蒼朮5分,縮砂5分,甘草5分。
上銼。
加生薑7片,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芩連半夏湯, 出處:《東醫寶鑑·雜病篇》卷十引《永類鈐方》。 組成:黃芩1錢2分半,白朮1錢,半夏1錢,赤茯苓7分半,黃連5分,陳皮5分,當歸5分,梔子5分,枳殼5分,香附5分,人參5分,蒼朮5分,縮砂5分,甘草5分。 主治:惡阻,病胸背滿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