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牛角地黃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止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牛角地黃散用於熱病心煩、口渴、咽喉腫痛、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生地黃可清熱涼血,止血生津,緩解熱毒所致的症狀。
- 滋陰養血: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緩解熱病耗傷陰液所致的陰虛症狀。牛角地黃散常用於熱病後期陰虛津傷,或熱病耗傷陰血所致的虛熱、口渴、皮膚乾燥等症,生地黃可以滋陰養血,緩解陰虛症狀,促進機體恢復。
牛角地黃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之效。方中包含的木耳,在中醫學裏被視為一味寶貴的草藥。木耳性平味甘,歸肝、腎、胃經,具有滋陰潤燥、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其內含豐富的膠質、多醣體與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環,對肝腎不足、血虛所致的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在牛角地黃散中,木耳與其他藥材如牛角、地黃相互協同,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滋陰補血的作用,適用於治療因熱毒內盛、陰虛火旺所導致的各類病症,如高熱、出血、口乾舌燥等,是一味不可或缺的調和成分。
牛角地黃散方中包含人參,其作用主要是:
- 扶正固本: 人參為補氣之要藥,可補益脾肺之氣,增強人體正氣,抵抗病邪侵襲。牛角地黃散以滋陰清熱為主,但一些體質虛弱者,在清熱過程中易傷正氣,故加入人參可防止氣虛,保持機體平衡。
- 緩解陰虛火旺: 人參性溫,可溫補脾陽,並能益氣生津,緩解陰虛火旺所致的口乾舌燥、盜汗等症狀。牛角地黃散中以滋陰為主,但若陰虛火旺,單純滋陰恐難奏效,故需配合人參溫補脾陽,協同滋陰降火,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牛角地黃散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壯骨:續斷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的功效。方中地黃滋陰補腎,牛角清熱解毒,續斷則可輔助補腎壯骨,使藥效更為全面,適用於腎虛腰痛、筋骨酸軟等症。
2. 促進血行:續斷亦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方中地黃滋陰,牛角清熱,續斷則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利於疼痛消退,促進傷口癒合。
牛角地黃散中加入赤石脂,是基於其清熱止血的功效。
赤石脂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利濕、止血生肌的作用。方中以牛角、生地黃等滋陰清熱,而赤石脂則進一步清熱止血,並能收斂止瀉,避免滋陰藥物過於滋膩,導致脾胃虛弱,腹瀉不止。
此外,赤石脂亦能與牛角、地黃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清熱止血之效,使方藥更有效地治療熱病煩躁、口渴、出血等症狀。
牛角地黃散中加入白礬,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
- 收斂止血,止痛生肌:白礬具有收斂止血、止痛生肌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
牛角地黃散中的白礬,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生肌收斂的作用,對於治療溼熱所致的皮膚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牛角地黃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腎: 白朮味甘性溫,具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此方以滋陰清熱為主,但同時需補氣以助藥力達腎,而白朮能補脾氣,脾主運化水濕,有助於腎陰的吸收和利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 緩解滋陰藥物的寒性: 方中地黃、麥冬等藥性偏寒,易傷脾胃,白朮能溫補脾胃,緩解藥物的寒性,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牛角地黃散組成中包含禹餘糧,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禹餘糧性寒,味甘微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牛角地黃散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等症,而禹餘糧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有效地緩解血熱,達到止血的效果。
- 配伍相宜,增強療效:禹餘糧與牛角地黃散中的其他藥物,如生地黃、玄參、丹皮等,具有相似的清熱涼血功效,且藥性相合,相互配合,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牛角地黃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牛角地黃散主治陰虛火旺,但其中藥性偏寒涼,容易傷陽氣,而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可溫陽補氣,平衡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度損傷正氣。
- 助陽化陰:方中生地黃滋陰降火,但過於滋陰可能導致陰寒內盛,乾薑辛溫走散,可促進氣血運行,助陽氣化陰寒,使陰陽平衡,避免滋陰過度而影響療效。
牛角地黃散中加入蒲黃,乃因其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可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蒲黃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通經活血、止血消瘀等功效。牛角地黃散主治血熱妄行,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蒲黃可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並可止血,與方中其他清熱涼血、止血生肌藥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達到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功效。
牛角地黃散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牛角地黃散主治肝腎陰虛,伴隨風寒襲表、頭痛、皮膚瘙癢等症狀。防風可以祛除風寒,緩解頭痛、皮膚瘙癢等症狀,起到協同作用。
- 引藥入肝經: 防風入肝經,能夠引導其他藥材有效入肝,發揮其滋陰補血的功效,使藥效更佳。
牛角地黃散的組成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陽救逆: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回陽救逆之功效。牛角地黃散以滋陰降火為主,但對於寒凝血瘀、陽虛衰微的患者,則需佐以附子溫陽,以達陰陽平衡。
- 通經活絡: 附子能通經活絡,散寒止痛,可改善血瘀阻滯、肢體麻木等症狀。牛角地黃散中的地黃滋陰養血,而附子則能促進血液循環,使藥效更佳。
總而言之,附子在牛角地黃散中起著溫陽救逆、通經活絡的作用,有助於平衡陰陽,提高療效。
牛角地黃散中添加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收斂固澀的功效。方中因有生地黃、玄參等清熱涼血之品,容易導致心神不寧,龍骨可鎮驚安神,平衡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損傷元氣。
- 固澀止汗: 龍骨能固澀止汗,與方中黃芪、白朮等補氣固表藥物相輔相成,共同收斂固澀,防止汗出過多,加強治療效果。
由此可見,龍骨在牛角地黃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調節藥性,又能增強療效,是不可或缺的藥物。
牛角地黃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滋陰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養血生津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地黃、熟地、川芎等共同作用,可補益氣血,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滋陰養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 調和藥性:當歸性溫,可以調和方中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而損傷陽氣,更好地發揮方劑的滋陰養血、清熱解毒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牛角地黃散 」介紹:
牛角地黃散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補氣血、養陰生津、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主治婦人產後血崩不止,伴有陰道排出紅色或白色的分泌物,腰背疼痛,身體虛弱、疲倦。
組成:
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補血。
白朮:補氣,健脾胃,利水滲濕。
人參:補氣,益肺,補脾胃。
續斷: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
赤石脂:固澀收斂,生肌止血。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
龍骨:安神止驚,澀精止遺,強筋骨。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
蒲黃:止血,散瘀。
乾薑:溫經散寒,溫裏溫中,補陽。
木耳:補血,涼血,止血。
功效:
補氣養血:生地黃、白朮、人蔘、續斷等藥物具有補氣養血的功效,可以增強體質,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症狀。
活血化瘀:當歸、赤石脂、蒲黃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循,改善血瘀引起的疼痛和出血症狀。
止血:白礬、龍骨等藥物具有止血的功效,可以止血崩,控制出血。
滋陰生津:生地黃、白朮等藥物具有滋陰生津的功效,可以滋潤陰液,改善口乾口渴等症狀。
用法:
牛角地黃散通常以煎服用,每日1劑,分2次口服。
注意事項:
孕婦、哺乳期婦女、脾胃虛弱者、服藥期間不宜吃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服藥期間不宜飲酒。
服藥後若出現胃腸道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本方藥物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總結:
牛角地黃散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補氣血、養陰生津、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主治婦人產後血崩不止,伴有陰道排出紅色或白色的分泌物,腰背疼痛,身體虛弱、疲倦。
傳統服藥法
牛角(角思)1枚(燒灰),熟乾地黃(焙)1兩,桑耳(銼碎)1兩,人參1兩,續斷1兩,赤石脂1兩,白礬(燒)1兩,白朮1兩,禹餘糧(煅赤,醋淬五遍)1兩,乾薑(炮)1兩,蒲黃(微炒)1兩,防風(去叉)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龍骨2兩,當歸(切,焙)2兩。
上為散。
每服2錢匕,食前溫酒調下;米飲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止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角地黃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組成:牛角(角思)1枚(燒灰),熟乾地黃(焙)1兩,桑耳(銼碎)1兩,人參1兩,續斷1兩,赤石脂1兩,白礬(燒)1兩,白朮1兩,禹餘糧(煅赤,醋淬五遍)1兩,乾薑(炮)1兩,蒲黃(微炒)1兩,防風(去叉)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龍骨2兩,當歸(切,焙)2兩。 主治:婦人血傷不止,兼帶下赤白,腰背痛,虛乏困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