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建胃丸

JIAN WEI WAN

熱性指數

36

寒性指數

0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25%
胃經 15%
心經 14%
肺經 13%
腎經 12%
肝經 10%
大腸經 5%
膽經 3%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脾胃久虛,心腹疼痛,脅肋脹滿,臟腑溏泄,停飲不消,惡心嘔逆,咳嗽上氣,乾噦涎沫,口苦無味,肢體羸困,全不思食。

傳統服藥法

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肉豆蔻(面裹煨香)1兩,細辛(去葉土)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吳茱萸(湯洗7遍,微炒)1兩,肉桂(去粗皮)1兩,乾薑(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制)2兩。
上為細末,煮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性辛、溫。主治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脘腹冷痛、腰膝酸冷、陰疽等症。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肉荳蔻性辛,溫。主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用於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冷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宿食不消。

細辛性辛、溫、小毒。主治祛風、散寒、溫肺化痰、鎮咳通鼻竅、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少陰引經藥、治少陰頭痛牙痛。

附子性辛甘熱。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主治心腹冷痛、脾虛腹瀉、腳氣水腫、風寒濕痹、陽萎、疽瘡漏及一切沈寒痼冷之疾。

吳茱萸性辛、苦、熱、小毒。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肉桂性辛、甘、熱。主治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

乾薑性味辛、性熱。主治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常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四肢冰冷、寒飲喘咳、寒濕痹痛等症。

厚朴性苦、辛、溫。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於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生薑性味辛、溫。主治主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嘴裡發苦大便溏(稀薄)氣喘神經性厭食症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嘔吐咳嗽食慾不振多痰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建胃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六。 組成:丁香半兩,甘草(炙)半兩,肉豆蔻(面裹煨香)1兩,細辛(去葉土)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吳茱萸(湯洗7遍,微炒)1兩,肉桂(去粗皮)1兩,乾薑(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制)2兩。 主治:脾胃久虛,心腹疼痛,脅肋脹滿,臟腑溏泄,停飲不消,惡心嘔逆,咳嗽上氣,乾噦涎沫,口苦無味,肢體羸困,全不思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辛朮散

相似度 76%

不老丸

相似度 66%

八味厚朴丸

相似度 66%

養正金丹

相似度 66%

人參丁香煮散

相似度 63%

大固腸湯

相似度 63%

木香訶黎勒丸

相似度 63%

虛脾丸

相似度 63%

茱萸健脾丸

相似度 63%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