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芎黃湯

XIONG HUANG TANG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心經 21%
肝經 19%
膽經 19%
心包經 11%
肺經 9%
胃經 9%
大腸經 7%
脾經 2%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破傷風;臟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因服熱藥,汗出不休者。

傳統服藥法

荊芥穗3錢,全蠍5個(炒),大川烏頭2個(炮,去皮臍,切碎,炒黃色),川芎半兩,細辛(去苗葉)1錢半,雄黃(研,水飛)1錢。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茶少許,白湯點下,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黃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用於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血;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癲狂狂躁鼻塞原發性高血壓慢性鼻炎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暈眩打噴嚏汗出(身體易出汗)流鼻涕白痰,白鼻涕大量汗出(病危時)

相同名稱方劑

芎黃湯,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五。 組成:大黃、荊芥穗、貫芎、防風各等分。 主治:頭目眩運。

芎黃湯,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川芎1兩,黃芩6錢,甘草2錢。 主治:破傷風;臟腑秘,小便赤,自汗不止;因服熱藥,汗出不休者。

芎黃湯, 出處:《醫學發明》卷九。 組成:羌活1兩,川芎1兩,大黃1兩,甘草半兩。 主治:實邪風熱相合,風性急,火搖動焰而旋轉,其脈弦而緊洪,風熱發狂。

芎黃湯, 出處:《禦藥院方》卷一。 組成:荊芥穗3錢,全蠍5個(炒),大川烏頭2個(炮,去皮臍,切碎,炒黃色),川芎半兩,細辛(去苗葉)1錢半,雄黃(研,水飛)1錢。 主治:偏正頭痛,外傷風鼻塞聲重,清涕多嚏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發表散

相似度 85%

生熟解毒丸

相似度 80%

伏龍肝飲

相似度 75%

川黃散

相似度 75%

子芩伏龍肝散

相似度 75%

芎草散

相似度 66%

芩芍湯

相似度 66%

知母黃芩湯

相似度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