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芩伏龍肝散

ZI QIN FU LONG G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八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肝經 18%
脾經 15%
胃經 15%
肺經 11%
膽經 9%
心包經 6%
小腸經 2%
大腸經 2%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子芩伏龍肝散」由甘草、川芎、伏龍肝、黃芩、赤芍五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氣補血的功效,主治血淋,尿中帶血,多因泌尿系統疾病或損傷引起。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它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伏龍肝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子芩伏龍肝散」五味分陰陽,協調陰陽,各司其職,發揮內治功效。甘草補益氣血,協調藥性,加強藥物的療效。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緩解疼痛。川芎行氣活血,祛風除濕,促進氣血運行。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伏龍肝補氣補血,益氣養血,增強體質。

傳統服藥法


甘草1兩,芎1兩,伏龍肝1兩,子芩,赤芍藥。
上為粗末。
用水1升,藥半兩,煎至7分,去滓,分作3次溫服。
方中子芩、赤芍藥用量原缺。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甘草、川芎、伏龍肝、黃芩、赤芍組成。甘草、川芎、伏龍肝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血的作用;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活血止血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血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血淋。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子芩伏龍肝散,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甘草1兩,芎1兩,伏龍肝1兩,子芩、赤芍藥。 主治:血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