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黃芩湯

MA HUANG HUANG Q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心經 13%
膀胱經 13%
肝經 13%
脾經 6%
胃經 6%
小腸經 6%
膽經 6%
大腸經 6%
腎經 0%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小腸經
膽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麻黃黃芩湯

麻黃黃芩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由麻黃、桂枝、甘草、赤芍和黃芩組成。

麻黃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桂枝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赤芍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它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總結

麻黃黃芩湯作為常見中醫藥方劑,由麻黃、桂枝、甘草、赤芍和黃芩組成,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表裡俱熱證型的傷寒感冒,症狀包括:頭痛、身壯熱無汗、鼻塞目澀、小便清等。臨牀上,麻黃黃芩湯常被用於治療兒童傷寒感冒,其獨特的組方可有效緩解兒童傷寒感冒的症狀。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為發汗解表藥,具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的功效。黃芩為清熱解毒藥,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赤芍為活血化瘀藥,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甘草為調和諸藥的藥物,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桂枝為溫經散寒藥,具有溫經通脈、發汗解表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麻黃黃芩湯具有發汗解表、清熱利咽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本方含有麻黃,有發汗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高血壓患者、心臟病患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鼻塞瘧疾原發性高血壓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不易流汗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黃芩湯, 出處:《潔古家珍》。 組成:麻黃(去節與根)半兩,黃芩(去心)半兩,炙甘草半兩,桂2錢半。 主治:太陽經瘧,夜發晝癒。

麻黃黃芩湯, 出處:《活人書》卷二十。 組成:麻黃(去節)1兩,黃芩半兩,赤芍半兩,甘草(炙)1分,桂枝(去皮)1分。 主治:小兒傷寒,頭痛,身壯熱無汗,鼻塞目澀,小便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