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虛定志丸

BU XU DING ZH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十四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5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肺經 22%
肝經 14%
脾經 12%
腎經 12%
胃經 6%
膀胱經 5%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補虛定志丸中添加茯神,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安神定志:茯神味甘性平,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寧心安神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健脾益氣:茯神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補益脾胃,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心神不安,茯神能起到雙重調節作用。

因此,茯神在補虛定志丸中起到安神定志、健脾益氣的雙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補虛定志丸方劑中包含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 遠志味甘苦,性溫,入心、肺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的功效。其能養心安神,改善因心脾兩虛、心神不寧而引起的失眠、健忘、心悸等症狀,有助於增強心神安定,提高精神集中力。
  2. 補氣益智: 遠志亦能補氣益智,對於因氣虛導致的體倦乏力、神疲乏力、記憶力減退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其與補虛定志丸中其他藥材如人參、黃芪等,共同發揮補氣益智的功效,有助於提升體力和精神狀態。

補虛定志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生津,養心安神: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生津、養心安神的功效。心虛火旺、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口渴咽燥等症,皆可藉由麥門冬的滋陰作用,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的症狀,進而達到定志之效。
  2. 潤肺止咳,利氣化痰:麥門冬兼具潤肺止咳之效,對於肺燥咳嗽、痰黏難咳者,可藉由其滋陰潤肺的作用,緩解咳嗽症狀。此外,麥門冬還可利氣化痰,有助於痰液排出,進一步改善呼吸道症狀,使心神安定。

補虛定志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安神: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安神定志之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症狀,人參能起到補益心脾、安神定志的作用。
  2. 扶正固本: 補虛定志丸主要用於治療體虛神疲、心神不安等症狀,而人參能補益正氣,扶持正氣抵抗外邪,從根本上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恢復身體健康。

補虛定志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安神定志: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清熱涼血、降火安神之功效。可針對心血不足、陰虛火旺、心神不寧等症狀,起到滋陰降火、安神定志的作用,改善失眠多夢、心煩易怒等症狀。
  2. 配伍增效: 生地黃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互相協調,增強藥效。例如,與熟地黃、當歸等藥材配伍,可以增強滋陰補血的作用;與麥冬、五味子等藥材配伍,可以增強養陰生津、清心安神的作用。

補虛定志丸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補虛定志丸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熱的藥物,甘草可以起到中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物更平和地作用於人體。
  2. 益氣健脾: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緩解疲勞的作用。補虛定志丸的主要功效為補虛定志,而甘草的益氣健脾作用可以幫助患者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為其他藥物發揮作用提供基礎。

補虛定志丸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健脾: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其補氣作用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虛所致的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狀,為補虛定志丸中重要的補氣藥材。
  2. 升陽固表: 黃耆能益氣固表,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氣虛所致的易感冒、出汗、虛汗等症狀,進一步穩定心神,起到定志安神的作用。

因此,黃耆在補虛定志丸中發揮着補氣健脾、升陽固表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氣虛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達到補虛定志的功效。

補虛定志丸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陽助氣,振奮心脾: 桂枝性溫,入心、脾經,具有溫陽散寒、振奮心脾的功效,可改善心氣不足、心神不寧、脾胃虛弱等症狀,有助於提升精神狀態,安定心志。

二、 調和營衛,行氣止痛: 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胸悶、心痛、失眠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進一步提升療效。

補虛定志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

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濕、利水消腫之效。其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同時,川牛膝可引血下行,使心血下降至肝腎,滋養肝腎,有助於安神定志,從而達到補虛定志的功效。

補虛定志丸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益腎: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腎之功。補虛定志丸常用於治療心脾兩虛、神志不安、失眠健忘等症,而脾虛濕困、腎氣不足可導致心神不寧。澤瀉利水滲濕,可健脾益腎,改善心神不寧的症狀。
  2. 配伍增效: 澤瀉與方中其他藥材如茯苓、遠志、酸棗仁等配伍,可增強安神定志之效。澤瀉利水滲濕,可使其他藥材更易於滲透到心脾,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補虛定志丸主治功效分析

補虛定志丸,出自《太平聖惠方》,其組方精妙,針對傷寒病後或因勞心勞力導致的虛弱病症,具有顯著的療效。該方以「補虛」為本,兼以「定志」,故名「補虛定志丸」,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主治病症:

根據古籍記載,補虛定志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傷寒後虛弱: 指傷寒病癒後,身體尚未完全恢復,出現的各種虛弱症狀。
  • 勞心勞力過度: 指因長時間精神或體力勞動,導致身體虛耗,出現的疲勞症狀。
  • 四肢煩弱: 指四肢乏力,軟弱無力,活動不靈活。
  • 心虛驚悸: 指心神不寧,容易受到驚嚇,心跳加快,甚至出現心悸等症狀。
  • 翕翕短氣: 指呼吸短促,氣息微弱,感覺氣不夠用。

治療原理分析:

補虛定志丸的治療原理,基於其藥物組成,可分為以下幾個層面:

  1. 補氣養血,強健體魄:

    • 人參、黃耆: 皆為補氣要藥,人參大補元氣,黃耆補中益氣,二藥合用,可顯著提升體內氣的水平,增強臟腑功能,改善疲勞乏力。
    • 生地黃: 滋陰涼血,可養血滋陰,配合補氣藥,使氣血充足,體魄強健。
  2. 安神定志,穩定心神:

    • 茯神、遠志: 皆具安神定志之效,茯神能安神益智,遠志可寧心安神,祛痰開竅,二藥同用,可使心神安定,消除驚悸不安。
    • 麥門冬: 滋陰潤燥,養心安神,其潤燥之性,可緩解因陰虛導致的虛煩,亦有助於安神。
  3. 調和氣血,暢通經絡:

    • 桂枝: 性溫,溫經散寒,活血通絡,可促進氣血循環,改善肢體麻木。
    • 川牛膝: 活血通經,強筋健骨,可加強活血通絡之效,亦有助於改善肢體乏力。
  4. 健脾和胃,利水滲濕:

    • 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緩急,可協調藥物之間的功效,同時也具有健脾益氣之效。
    • 澤瀉: 利水滲濕,清熱消腫,可去除體內濕邪,利於氣血運行,改善因濕阻導致的身體不適。

綜合來看:

補虛定志丸的配伍,以補虛為本,兼以定志,氣血陰陽同補,標本兼治。人參、黃耆大補元氣,生地黃滋陰養血,茯神、遠志、麥門冬安神定志,桂枝、川牛膝活血通絡,甘草、澤瀉調和諸藥,利濕健脾。全方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傷寒病後或勞心勞力所致的虛弱、心悸、氣短等症狀,使患者身體恢復健康,精神安定。此方不僅補虛,更能從根本上調理身體機能,故能收良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妄想狀態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補虛定志丸, 出處:《聖惠》卷十四。 組成:茯神1兩,遠志半兩(去心),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人參3分(去蘆頭),熟乾地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耆3分(銼),桂心半兩,牛膝半兩(去苗),澤瀉半兩。 主治:傷寒後,或用心力勞倦,四肢煩弱心虛驚悸,翕翕短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