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煎丸

DI HUANG J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六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20%
肝經 20%
肺經 16%
胃經 6%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1

主治功效


地黃煎丸

組成:

生地黃、生薑、蒲黃、當歸、延胡索、琥珀

整體功效:

活血化瘀,涼血止血。

主治:

婦人胎前産後,眼見黑花,或即發狂,如見鬼狀;胎衣不下,失音不語,心腹脹滿,水谷不化,口乾煩渴,寒熱往來,口內生瘡,咽中腫痛,心忪悸,夜不得睡;産後中風,角弓反張,面赤,牙關緊急,崩中下血,如豚肝狀,身體煩躁,恍惚昏迷,四肢腫滿;及胎不安,唇口指甲青,下血,臍腹滿痛。

地黃煎丸是一味中藥方劑,由生地黃、生薑、蒲黃、當歸、延胡索、琥珀等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婦人胎前産後,眼見黑花,或即發狂,如見鬼狀;胎衣不下,失音不語,心腹脹滿,水谷不化,口乾煩渴,寒熱往來,口內生瘡,咽中腫痛,心忪悸,夜不得睡;産後中風,角弓反張,面赤,牙關緊急,崩中下血,如豚肝狀,身體煩躁,恍惚昏迷,四肢腫滿;及胎不安,唇口指甲青,下血,臍腹滿痛。

文獻參考:

  1. 《本草綱目》
  2. 《醫學入門》
  3. 《中醫學大辭典》
  4. 《中藥大辭典》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5斤(揀擇好者,搗絞取,汁),無灰酒1鬥(與上1味於銀鍋中以慢,火熬成膏,入後藥末),巴戟1兩,肉蓯蓉,2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桑螵蛸1兩(微炒),五味子1兩,蛇床子1兩,石斛1兩(去根,銼),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補骨脂2兩(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耆1兩(銼)牛膝1兩(去苗),菟絲子1兩(酒浸一宿,曬,乾,別搗羅為末),石龍芮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沈香1兩,鹿角,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
益氣養神,駐顏色,調血脈,久服 令人肥健。
上為末,用前地黃煎和搗為丸,如 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煎丸由生地黃、生薑、蒲黃、當歸、延胡索、琥珀等多種中藥組成。生地黃具有涼血滋陰、清熱解毒的功效;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的功效;蒲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當歸具有活血調經、補血養血的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琥珀具有鎮驚安神、止血的功效。地黃煎丸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婦人胎前産後,眼見黑花,或即發狂,如見鬼狀;胎衣不下,失音不語,心腹脹滿,水谷不化,口乾煩渴,寒熱往來,口內生瘡,咽中腫痛,心忪悸,夜不得睡;産後中風,角弓反張,面赤,牙關緊急,崩中下血,如豚肝狀,身體煩躁,恍惚昏迷,四肢腫滿;及胎不安,唇口指甲青,下血,臍腹滿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2.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因此,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3.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因此,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發生意外。
  4.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因此,服用本方期間,應定期到醫院進行血常規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相關疾病


心情煩燥聲音嘶啞下腹脹氣牙齦腫脹痛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癲狂狂躁遺精子宮崩漏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煎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八引《餘居土選奇方》。 組成:生地黃1斤(淨洗,細研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許,又取汁令盡),附子1兩(炮,去皮臍,切片子,入地黃汁內,用銀器熬成膏,取出附子,焙乾)。 主治:吐血,遍服藥不效者。

地黃煎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 地黃煎丸(《聖惠》卷九十八。)出處:《聖惠》卷九十八。組成:生地黃5斤(搗,絞取汁,入蜜半斤,以慢火熬成煎),熟乾地黃半斤,牛膝5兩(去苗),杏仁半斤(湯浸,去皮尖,麸炒微黃,研如膏),訶黎勒皮3兩。主治:補益駐顔,長服黑發髭,填骨髓。令人耐老。 。 主治:補益駐顔,長服黑發髭,填骨髓。令人耐老。

地黃煎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 地黃煎丸(《聖惠》卷九十八。)出處:《聖惠》卷九十八。組成:生地黃5斤(肥好者),巨勝子3兩(微炒),牛膝2兩(去苗),威靈仙2兩,生黃精3斤(與黃精同淨洗,于木臼中爛搗,絞取汁,旋更入酒3升,于銀鍋中以慢火熬成煎),鹿角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桂心2兩,附子3兩(炮裂,去皮臍),乾漆2兩(搗碎,炒令煙出),補骨脂3兩(微炒)。主治:補暖臟腑,久服輕身,益顔色,強志力,補虛損。 。 主治:補暖臟腑,久服輕身,益顔色,強志力,補虛損。

地黃煎丸, 出處:《雞峰》卷十六。 組成:生地黃2斤(以布袋取汁,留滓),生薑2斤(以布袋研取汁,留滓。以生薑汁炒地黃滓,以地黃汁炒生薑滓,至乾),蒲黃4兩,當歸1兩,延胡索(糯米內炒赤,用末)1兩,南番琥珀3兩。 主治:婦人胎前産後,眼見黑花,或即發狂,如見鬼狀;胎衣不下,失音不語,心腹脹滿,水谷不化,口乾煩渴,寒熱往來,口內生瘡,咽中腫痛,心忪悸,夜不得睡;産後中風,角弓反張,面赤,牙關緊急,崩中下血,如豚肝狀,身體煩躁,恍惚昏迷,四肢腫滿;及胎不安,唇口指甲青,下血,臍腹滿痛。

地黃煎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生地黃50斤(揀擇好者,洗,搗取汁),無灰酒3鬭(上2味,于銀鍋中慢火熬成膏,入後藥),肉蓯蓉3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枸杞子2兩,巴戟2兩,薯蕷2兩,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山茱萸1兩半,五味子1兩半,茯神1兩半,續斷1兩半,補骨脂(微炒)1兩半,遠志(去心)1兩半,蛇床子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石斛(去根,銼)1兩半,覆盆子1兩半,黃耆(銼)1兩半,芎窮1兩半,木香1兩半,桂心1兩半,牛膝(去苗)1兩半,菟絲子(酒浸1宿,焙乾,别搗爲末)1兩半,人參(去蘆頭)1兩半,沉香1兩半。 主治:添精補髓,益氣養神,駐顔,調血脈,令人輕健。主治:腎臟勞損。

地黃煎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生地黃8斤(淨洗晾乾,搗絞取,汁),大麻仁半斤(以水研濾取汁),牛髓1斤,白蜜2斤,無灰酒5升,大棗50枚,(煮取肉,爛研),生天門冬1斤(搗絞取,汁)(上7味,同于銀鍋中熬成膏,入後藥,末),鹿角膠5兩(搗碎,炒令黃燥),石斛1兩(去根,銼),覆盆子2兩,酸棗仁1兩(微炒),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人參2兩(去蘆頭),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牛膝1兩(去,苗),白茯苓2兩,五味子2兩,熟乾地黃3兩,補骨脂3兩(微炒),乾漆2兩(搗,碎,炒令煙出),肉桂3兩(去皺皮),杜仲2兩(去粗皮,炙令黃,銼),菟絲子3兩(酒浸1宿,曬乾,别搗羅爲末)。 主治:填骨髓。主治:骨極,腎臟勞傷,少氣不足,羸瘦無力,肢節痠疼,腰腳多痛,不能久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