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十全湯

JIA WEI SHI QU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心經 17%
肺經 15%
肝經 11%
腎經 11%
胃經 8%
膀胱經 5%
大腸經 4%
三焦經 2%
小腸經 2%
膽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十全湯中添加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固本扶正之功效。十全湯原方已具補氣養血之效,加入人參可增強補氣之力,更能提升整體療效,特別適用於氣虛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
  2. 扶正祛邪: 十全湯以補益氣血為主,但對於氣虛兼有外邪者,單純補氣恐助邪勢。人參能扶正氣以抗邪氣,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並促進正氣恢復,使治療更全面有效。

加味十全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十全湯本身就具有補氣血、益脾胃的作用,加入黃耆可進一步加強補氣之力,使氣血充盈,抵抗外邪入侵,適合氣虛表弱、容易感冒者。
  2. 升陽舉陷: 黃耆亦有升陽舉陷的作用,能提升陽氣,改善氣血運行,對於氣虛下陷所致的脾胃不和、脫肛、子宮下垂等病症,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加味十全湯中加入黃耆,可有效提升湯劑的補氣固表、升陽舉陷功效,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氣血虛弱狀態。

加味十全湯中添加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益精血,溫陽助陽: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十全湯本以補氣養血爲主,加入熟地黃可進一步增強其補血益精之力,並溫陽助陽,改善氣血運行,尤其適用於氣血虧虛、陽氣不足、面色蒼白、形寒肢冷等症。

二、加強活血化瘀: 熟地黃兼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態。十全湯中加入熟地黃,可增強其活血化瘀作用,進一步改善血脈流通,對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等症更爲有效。

加味十全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十全湯本身主治氣血虛弱,加入當歸可以更有效地補益氣血,改善血液循環,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症狀。
  2. 活血化瘀: 當歸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對於一些氣血瘀滯的病症,例如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等,加入當歸可以起到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加味十全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十全湯補氣血,但易導致濕邪內停,茯苓可利濕,避免補而不達,使藥效更佳。
  2. 和中化濕: 十全湯中含有黃芪、當歸等藥材,容易燥熱,茯苓可中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效更柔和。

茯苓的加入,既能增強十全湯的健脾利濕功效,又能避免補氣血藥材的燥熱之性,使方劑更趨於平和,達到更好的療效。

加味十全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能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對於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十全湯本身補氣養血,加入川芎可增強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提高整體療效。
  2. 疏散風寒:川芎亦能疏散風寒,對於風寒襲表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十全湯中加入川芎,可擴大其應用範圍,適用於兼有風寒表證的患者。

加味十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和副作用的作用。十全湯本身藥性偏溫燥,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2. 增強補益作用:甘草能益氣補中,與十全湯其他補氣血、益脾胃的藥材相輔相成,加強其補益作用。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加味十全湯中加入桂枝,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助氣血運行:桂枝性溫,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並可促進氣血運行,與十全湯中其他補氣養血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2. 調和營衛,改善寒凝血瘀: 桂枝具有調和營衛的作用,可改善寒凝血瘀,配合十全湯中的補氣活血藥物,更有效地治療寒凝血瘀證,如手腳冰冷、疼痛麻木等症狀。

加味十全湯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化痰: 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行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十全湯以補益氣血為主,加入橘紅可輔助氣血運行,利於藥力直達病竈,同時也能緩解痰濕阻滯,使補益效果更佳。

2. 和解脾胃: 橘紅還具有和解脾胃之功,可緩解十全湯中某些藥材對脾胃的影響,例如當歸、熟地等藥材容易造成脾胃虛寒。加入橘紅可協調藥性,使補而不滯,更利於藥物吸收和利用。

加味十全湯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其行氣止痛之效。烏藥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

十全湯本以補氣血、益脾胃為主,但若患者兼有氣滯血瘀、脘腹疼痛等症狀,則需加入烏藥以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使補益作用更加顯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十全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血虛所致的症狀: 十全湯本就補氣血,而白芍性微寒,可涼血止血,兼具養血柔肝功效。若患者伴隨血虛證,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白芍能與十全湯中的補氣藥物相輔相成,更有效地改善血虛症狀。
  2. 調和藥性: 十全湯補益氣血,藥性偏溫燥,容易引起內熱。白芍性微寒,可起到清熱解毒、緩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補氣過度而導致上火。同時,白芍能與黃芪、當歸等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發揮補氣養血的功效。

加味十全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運脾陽: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十全湯補氣血為主,但脾虛氣弱者,氣血難以生成,白朮可助脾運化,增強脾胃吸收營養的能力,使補益氣血的效果更佳。
  2. 燥濕健脾,助補脾腎:十全湯中有黃芪補氣,當歸補血,但若脾虛濕困,則會影響氣血的運化,白朮燥濕健脾,可改善脾胃濕困,使氣血更好地運化,與黃芪、當歸相輔相成,更好地補益脾腎。

加味十全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護元氣,益氣生津: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固精縮尿、益氣補腎的功效。十全湯本身以補氣養血為主,加入五味子可以進一步固護元氣,防止氣血耗散,並可改善因氣虛引起的津液不足。
  2. 配合補氣血,兼顧心脾:加味十全湯常用於氣血不足、心脾兩虛的患者。五味子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養心益氣的作用,能與十全湯中的補氣血藥物相互配合,共同改善心脾虛弱,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味十全湯 」

組成:

人參、黃耆、熟地黃、當歸、茯苓、川芎、甘草、桂枝、橘紅、烏藥、白芍、白朮、五味子

主治:

癰疽潰爛後,氣血虧虛的人。

藥方組成介紹:

桂枝:

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甘草:

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

性微寒、味苦,具有平肝息風、養血調經、鎮痙止痛、斂陰斂汗等功效。

白朮:

性溫、味苦、燥,具有健脾益氣、祛濕利水、燥濕健脾、消暑化濕、益氣固表、生津止渴等功效。

川芎:

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

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茯苓:

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黃耆:

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橘紅:

性溫味辛,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人參:

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氣健脾、補血益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熟地黃:

性微溫、味甘、苦,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五味子:

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烏藥:

性溫、味辛、苦,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總結:

加味十全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補氣、益氣、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安神等功效。適用於癰疽潰爛後,氣血虧虛的人。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 黃耆(鹽水炒)1錢, 熟地黃(自制)1錢, 當歸身(酒洗)1錢, 茯苓1錢, 川芎7分, 粉草5分, 桂心3分, 橘紅1錢, 烏藥5分, 白芍藥1錢, 白朮(炒)1錢5分, 五味子5分。
補氣血,進飲食。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癰疽潰後,氣血虛弱者。但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十全湯, 出處:《外科精要》卷下。 組成:人參1錢,黃耆(鹽水炒)1錢,熟地黃(自制)1錢,當歸身(酒洗)1錢,茯苓1錢,川芎7分,粉草5分,桂心3分,橘紅1錢,烏藥5分,白芍藥1錢,白朮(炒)1錢5分,五味子5分。 主治:補氣血,進飲食。主治:癰疽潰後,氣血虛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