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理中地黃湯

JIA WEI LI ZHONG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福幼篇》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20%
脾經 18%
腎經 17%
肺經 8%
胃經 8%
心包經 2%
膽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理中地黃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脾腎,溫陽化氣: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能溫補腎陽,並與理中湯中的人參、白朮、炙甘草等藥材相配伍,起到溫補脾陽,益氣健脾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脾腎陽虛所致的虛寒症狀。
  2. 調和藥性,促進吸收: 熟地黃的溫性能緩解附子、乾薑等藥材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和利用,進一步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加味理中地黃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補血滋陰: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調經止痛之功效。方中加入當歸,可補益心脾,滋陰養血,與生地黃、熟地黃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改善氣血不足、陰虛陽亢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方劑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的效果。

加味理中地黃湯是一款重要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山茱萸,這是其配方中的一個關鍵成分。山茱萸具有補腎養陰、收斂固澀的功效,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效用。在這個方劑中,山茱萸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腎功能的調節上,通過調和脾胃與腎的關係,促進氣血的流通,幫助提升患者的元氣。

此外,山茱萸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維生素和氨基酸,對身體有補充能量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使其在臨牀應用中特別受到醫師的重視。對於長期虛弱、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的患者,山茱萸的加入能夠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整體而言,山茱萸的使用不僅增加了方劑的療效,也使其能夠更全面地應對各類與脾腎虛弱相關的疾病。

加味理中地黃湯中加入枸杞子,是為了增強其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的功效。

枸杞子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養血安神之效。加入理中地黃湯中,可與生地黃、熟地黃等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滋陰補腎,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視力減退等症狀。

同時,枸杞子還可與甘草、人參等藥物相配伍,共同補氣益血,改善氣虛血虛所致的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加味理中地黃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助運脾陽: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理中湯以補脾益氣為主,加入白朮可以加強補脾益氣之效,助運脾陽,使藥力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
  2. 扶正祛邪,提高療效:白朮不僅能補脾益氣,還能燥濕利水,有助於去除體內濕邪,扶正祛邪,提高療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伴有濕邪困脾的患者,白朮的加入可以起到協同作用,使整體治療效果更佳。

加味理中地黃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理中地黃湯本身偏於滋陰補腎,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內阻者,可能會導致寒氣凝滯,加重嘔吐等症狀。加入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氣,促進脾胃運化,從而達到和胃止嘔的效果。

此外,乾薑還可以配合生地黃、山藥等藥物,起到溫補脾腎,改善虛寒體質的作用。

加味理中地黃湯中加入黨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補中益氣: 黨參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生津養血之效。理中湯本身偏於溫補脾胃,加入黨參可進一步增強補氣效果,扶正氣以祛邪,從而更好地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症狀。

二、 協調藥性: 地黃性寒,長期服用容易損傷脾胃陽氣。黨參性平,可緩解地黃的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滋陰過度,達到陰陽調和,更好地改善體質。

加味理中地黃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安神定志: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盜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酸棗仁可以起到安神定志、改善睡眠的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2. 滋陰補血:酸棗仁兼具補血作用,能滋養心血,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對於脾胃虛寒導致的血虛氣弱,酸棗仁也能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進一步提升理中地黃湯的滋陰補血功效。

加味理中地黃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脾胃運化:肉桂性熱,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助脾胃運化的功效。理中地黃湯主要用於脾腎陽虛,寒濕內侵導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四肢不溫等症。肉桂的加入可以溫陽散寒,促進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使藥效更加顯著。
  2. 引藥入腎,溫腎壯陽:肉桂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的作用。理中地黃湯中含有地黃、山藥等滋陰補腎的藥物,肉桂的加入可以引藥入腎,協同其他藥物溫補腎陽,達到溫陽補腎、兼顧脾胃的治療目的。

加味理中地黃湯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暖脾止瀉: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脾經,具有溫腎助陽、暖脾止瀉之功效。對於脾腎陽虛,寒濕內盛導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補骨脂能溫陽散寒,改善脾腎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起到止瀉作用。
  2. 配合地黃滋陰,平衡陰陽: 加味理中地黃湯中以生地黃滋陰為主,補骨脂則溫陽助陽,二者相配,陰陽調和,可有效改善脾腎虛寒,達到溫補脾腎、益氣止瀉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味理中地黃湯 」

組成: 熟地黃、當歸、山茱萸、枸杞子、白朮、乾薑、黨參、酸棗仁、肉桂、補骨脂

功效: 小兒精神已經衰弱,氣血嚴重不足,形體狼狽不堪,瘦弱到了極點。

各成分功效:

熟地黃: 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山茱萸: 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

枸杞子: 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

白朮: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乾薑: 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黨參: 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

酸棗仁: 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

肉桂: 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補骨脂: 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可以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激素,增加陽氣能量,起到補陽作用。

總結:

加味理中地黃湯,方中組成有熟地黃、當歸、山茱萸、枸杞子、白朮、乾薑、黨參、酸棗仁、肉桂、補骨脂。方中以熟地黃、當歸、山茱萸、枸杞子為主藥,有補血益氣、滋陰養血之功;白朮、乾薑、黨參健脾益氣,溫中散寒;酸棗仁、肉桂、補骨脂安神養心,益氣補虛。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益精補血,溫中補虛之效。用於小兒精神已經衰弱,氣血嚴重不足,形體狼狽不堪,瘦弱到了極點。

傳統服藥法


熟地5錢,當歸3錢,萸肉1錢,枸杞2錢,白朮3錢,炮薑1錢,黨參2錢,炙草1錢,棗仁2錢(炒,研),肉桂1錢,破故紙2錢,炙耆2錢。
咳嗽不止者,加粟殼1錢,金櫻子2錢;如大熱不退,加白芍1錢;泄瀉不止。加丁香5分,只服1劑,即去附子,只用丁香7粒,隔2-3日,再用附子1-2分。
助氣補血,卻病回陽。
生薑3片。紅棗3枚、胡桃2個為引,用灶心土2兩煮水煎藥,取濃汁1茶杯,另加附子5分或2-3分,煎水摻入,量兒大小,分數次灌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理中地黃湯, 出處:《福幼篇》。 組成:熟地5錢,當歸3錢,萸肉1錢,枸杞2錢,白朮3錢,炮薑1錢,黨參2錢,炙草1錢,棗仁2錢(炒,研),肉桂1錢,破故紙2錢,炙耆2錢。 主治:助氣補血,卻病回陽。主治:小兒精神已虧,氣血大壞,形狀狼狽,瘦弱至極者。

加味理中地黃湯, 出處:《吉人集驗方》。 組成:大熟地5錢,當歸3錢(如3-4劑後,泄瀉未止者,去當歸),萸肉1錢6分,炙甘草1錢,枸杞3錢,炒棗仁2錢,肉桂1錢,五味子1錢,破故紙2錢,生薑3片,紅棗3枚,胡桃1個(打碎爲引)。 主治:助氣補血。主治:小兒精神虧,氣血壞,狼狽瘦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