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祛風逐濕散為一經典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腫痛等症狀。方中包含馬錢子,此藥材性味苦、溫,有毒,歸肝、脾經,具有極強的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效。馬錢子內含生物鹼,如士的寧及馬錢子鹼,能興奮神經系統,促進肌肉收縮,對緩解關節僵硬及疼痛頗有裨益。然而,因其毒性較大,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並遵循醫囑,以免引起中毒反應。在祛風逐濕散中,馬錢子與其他藥物如桂枝、牛膝等相配伍,既可增強療效,又能相互制約,降低其潛在的副作用,使整體配方安全有效。
祛風逐濕散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陽氣驅寒濕: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常導致陽氣虛衰,寒濕凝滯。附子可溫陽散寒,振奮陽氣,有助於驅散寒溼,緩解其對人體的侵襲。
- 助藥力,增強祛風逐濕功效: 祛風逐濕散中,其他藥材如蒼朮、白朮、羌活等,多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但性質偏涼。附子溫陽之力,可助藥力,使藥效更顯著,增強祛風逐濕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祛風逐濕散方中包含桂枝,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溫經散寒,祛風止痛: 桂枝性溫,入太陽、陽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風寒濕邪易侵犯經絡,導致疼痛麻木,桂枝可溫經散寒,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 桂枝可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使寒濕之邪得以排出體外。方中桂枝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溫經散寒、祛風除濕之效,最終達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疾病的目的。
祛風逐濕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行血通絡: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調經、潤腸通便之效。祛風逐濕散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當歸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到達病竈,緩解疼痛。
- 和解藥性,協調藥效:祛風逐濕散中多用辛燥之品,容易耗傷血氣。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功,可以緩解藥物對血氣的損傷,使藥效更加溫和,並能促進藥物更好的發揮作用。
總而言之,當歸在祛風逐濕散中起着補血活血、行血通絡,以及和解藥性、協調藥效的作用,使方劑的療效更佳,且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祛風逐濕散中包含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心經,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之效。祛風逐濕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病症,而延胡索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延胡索還具有疏肝解鬱之效,能緩解因氣滯血瘀所導致的胸悶、腹痛等症狀。祛風逐濕散中常配合其他疏肝解鬱藥物,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祛風逐濕散方劑功效分析
《外科證治全書》許克昌所載之祛風逐濕散,主治「痛風,周身痹痛,或手足不仁,遍身麻木,皆由血虛,風濕凝滯」之症。其治療原理,可從方中藥物之功效及配伍關係來分析:
方中藥物功效及配伍分析:
番木鱉(制淨末): 方中使用番木鱉(馬錢子)而非原文所述的馬錢子,應為同科藥物之誤,其性味辛溫,有毒。具有祛風除濕、止痛之效,且能散瘀解毒。因其毒性,需制淨後使用,以減輕毒副作用,並發揮其主要功效,此處用於治療痹痛,是為方中之峻劑。
穿山甲(制淨末): 性味鹹微寒,具有通行經絡、消腫散結之功。能通達關節,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痺痛,且可輔助番木鱉去除風濕之邪。
熟附子: 性味大熱大辛,為溫陽散寒之要藥,能溫經通絡,驅散寒邪,尤其針對痺痛兼見畏寒肢冷者。與番木鱉之辛溫相配,溫陽而不燥烈。
桂枝: 性味辛甘微溫,具有發汗解表、溫通經脈之功效。能調和營衛,助於祛除風寒濕邪,協同附子溫通經絡,使藥力得以暢達全身。
當歸: 性味甘辛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能養血潤燥,改善血虛之症,並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痺痛,與延胡索相配,加強活血化瘀作用。
延胡索: 性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功效。能疏通經絡,消除瘀血阻滯,緩解疼痛,與當歸相配,加強活血化瘀作用,共同改善血虛風濕凝滯之病理狀態。
治療原理:
此方治痛風及痺痛,乃以溫經通絡、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策略。方中番木鱉與穿山甲辛溫走竄,直達病所,祛除風濕之邪;熟附子與桂枝溫陽通絡,溫散寒邪,使氣血運行通暢;當歸與延胡索養血活血,化瘀止痛,改善血虛之症。藥物配伍,寒溫並濟,標本兼治,通過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血化瘀,以達到治療痺痛之目的。
許克昌所述之「服至痛處更痛,頭眩背汗,昏沉片刻即定,定則全愈」,乃藥物峻猛,藥力作用之表現,並非所有患者皆會出現此情況,需謹慎使用。 方中使用番木鱉(馬錢子)有毒,需嚴格控制劑量及炮製,非專業人士不可自行服用。
此分析僅基於古方及文獻記載,不代表現代醫學觀點,實際應用需遵從專業醫師指導。
傳統服藥法
番木鱉(制,淨末)3錢,穿山尾甲(制,淨末)3錢,熟附子末1錢,桂枝末1錢,當歸末1錢,延胡索末1錢。
上為末。
每服2錢,好陳酒送下。隨量飲醉,暖臥取汗,服至痛處更痛,頭眩背汗,昏沈片刻即定,定則全愈。服後不覺痛麻,連服數劑,至知覺乃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祛風逐濕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不宜服用。服用祛風逐濕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祛風逐濕散,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組成:番木鱉(制,淨末)3錢,穿山尾甲(制,淨末)3錢,熟附子末1錢,桂枝末1錢,當歸末1錢,延胡索末1錢。 主治:痛風。周身痹痛,或手足不仁,遍身麻木,屬血虛,風濕凝滯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