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苓桂參甘歸附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考慮其 補氣 和 益氣 的功效。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作用。 此方以桂枝、茯苓、甘草等藥材為主,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氣血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等症狀。
而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 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苓桂參甘歸附湯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有助於消除水腫,改善因濕氣過重導致的各種不適。
2. 健脾益氣: 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對於脾虛濕困、氣虛乏力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茯苓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消除水腫,更能改善脾胃功能,使藥效更佳,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苓桂參甘歸附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發汗解表之功效。方中加入桂枝,可溫陽散寒,驅除體內寒邪,配合其他藥物,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症狀,例如腹痛、腹瀉、四肢冰冷等。
- 調和營衛: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方中加入桂枝,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調節氣血運行,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症狀,例如面色蒼白、肢體麻木、脈象遲緩等。
苓桂參甘歸附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補氣: 附子性溫熱,具有溫補陽氣,回陽救逆的功效。該方主要用於脾陽不足,氣血虛弱,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等症狀。附子可溫煦脾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氣血生成,從根本上解決虛弱乏力之症。
- 溫陽化寒: 附子可溫經散寒,對於寒邪凝滯,阻礙氣血運行的情況,附子可溫陽化寒,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症狀。
因此,苓桂參甘歸附湯中加入附子,是為了溫補陽氣,化寒止痛,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苓桂參甘歸附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可補血養血,活血化瘀。方中桂枝辛溫助陽,參芪補氣益血,與當歸相配,共奏補氣活血、調和氣血之效。
- 溫陽通經,止痛: 本方治療的是寒凝血瘀之證,而當歸可溫經散寒,活血止痛,與桂枝、附子等溫陽藥合用,可溫陽通經,散寒止痛。
因此,當歸在苓桂參甘歸附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苓桂參甘歸附湯,又稱六味回陽湯,具有補氣、補血、溫陽之功效。主要方劑有人參、茯苓、桂枝、附子、當歸。
人參,味甘,性微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生津、益血、養氣、強精、安神、益智的功效。主治脾胃氣虛、脈虛弱無力、神疲乏力、倦怠乏力、食少納呆、脾虛洩瀉。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益氣養心、祛風除濕、補中益氣的功效。主治水腫、尿少、尿閉、心煩失眠、脾虛洩瀉、食少納呆、倦怠乏力。
桂枝,味辛,性溫,入肺、膀胱、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經散寒、通經活絡、止嘔止瀉、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發汗、感冒、怕冷、脈浮遲、心悸、胸悶、胸痛、腰膝冷痛、關節疼痛、洩瀉、吐瀉。
附子,味辛,性熱,入肺、腎經,具有溫補元陽、回陽救逆、補腎壯陽、消腫止痛、通經活絡的功效。主治陽虛、畏寒肢冷、脈微弱、神疲乏力、水腫、洩瀉。
當歸,味甘,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安神益氣、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虛、脈弱、神疲乏力、失眠、心悸、月經不調、痛經、便祕。
苓桂參甘歸附湯為溫補方劑,適用於氣陰兩虛,證見神疲乏力、脈虛弱無力、畏寒肢冷、心悸、失眠、食少納呆、洩瀉、水腫、尿少、尿閉等。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炙草1錢,茯苓3錢,桂枝2錢,附子2錢,當歸2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體質熱盛者不宜使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苓桂參甘歸附湯, 出處:《四聖懸樞》卷三。 組成:人參1錢,炙草1錢,茯苓3錢,桂枝2錢,附子2錢,當歸2錢。 主治:厥逆不止,吐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