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六一丸乃治療小兒疳積之著名方劑,方中加入附子,目的在於溫腎陽、助脾運、化寒濕。
小兒疳積多因脾胃虛寒、運化失職所致,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可溫腎陽以助脾運,使脾胃恢復運化功能,同時附子亦可溫化寒濕,改善因寒濕阻滯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此,附子在六一丸中發揮溫腎陽、助脾運、化寒濕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小兒疳積,使其恢復正常生長發育。
六一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六一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而疳積常伴有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面色萎黃、腹痛等症狀,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疳積所致的各種不適。
二、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六一丸中其他藥材如山藥、茯苓等主要健脾益氣,而當歸則能補血活血,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藥效。當歸也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從而更有效地治療小兒疳積。
主治功效
六一丸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本草綱目》、《世醫得效方》、《湯頭歌訣》、《銀海精微》、《喻選古方試驗》、《不知醫必要》及《濟陽綱目》等古籍,六一丸的主要功效在於溫陽補虛、活血明目,其組成的核心藥對為 附子與當歸。
治療原理分析
1. 溫陽散寒,補火助陽:
附子性大熱,歸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功。《本草綱目》指出,附子能“火炮”後使用,具有更強的溫陽作用。當歸配伍附子,能增強溫陽補腎的效果,尤其對於腎陽虛導致的肢體冷痛、畏寒等症狀有效。《不知醫必要》提到“如腎火虛,加製附子一錢,肉桂四分”,也佐證了附子補腎陽的功效。
2. 補血活血,滋養肝腎: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本草綱目》記載當歸能“補氣養血”,而“心下痛刺”及“手臂疼痛”等症亦可用當歸單味或配伍治療,說明當歸具有活血止痛之功。《銀海精微》的“通草散”亦包含當歸,說明當歸能用於眼疾。
當歸不僅能補血,亦能滋養肝腎。《喻選古方試驗》中“駐景丸”用熟地、菟絲子等補肝腎之藥,與六一丸的“補虛明目”功效相呼應,表明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能間接滋養肝腎,改善眼部功能。
3. 協同作用,明目之效:
六一丸中,附子溫陽以補腎,當歸養血以補肝,肝腎同源,精血互生。腎陽充足,則精能上榮於目;肝血充足,則目得濡養。因此,二藥合用,能有效改善因肝腎虛損導致的目暗不明、迎風流淚等症狀。《銀海精微》中提到六一丸“治熱淚”,《喻選古方試驗》則指出其“補虛明目”,這均表明六一丸能從根本上改善眼部功能。
4. 其他佐證:
《世醫得效方》提到,其所載的方劑能“疏風活血,起癱瘓,除腳疾,烏鬚髮,注紅顏”,雖與六一丸組方不同,但同樣體現了活血化瘀、溫補陽氣的重要性。而《不知醫必要》中 “六一丸,熱補,治血虛目暗”的說法,更直指六一丸溫補血虛導致的眼疾。
總結
六一丸以附子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當歸補血活血,滋養肝腎。兩藥合用,溫陽補虛,活血明目,主要用於治療肝腎虛損、氣血不足導致的目暗不明、迎風流淚等症。雖古籍記載側重於眼部疾病的治療,但亦能體現其溫陽補虛、活血化瘀的廣泛功效。
傳統服藥法
蛤粉、黃連、木賊、香附米。
上為末,面糊為丸。
茶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六一丸, 出處:《銀海精微》卷下。 組成:蛤粉、黃連、木賊、香附米。 主治:熱淚。
六一丸,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二。 組成: 六一丸(《傳信適用方》卷二。)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二。組成:附子(7錢重,2枚。炮,去皮臍尖,取肉)1兩,當歸(去蘆尾,取身切片,曬乾,取淨肉)6兩。主治:明目,養血,補氣。 。 主治:明目,養血,補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