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聖惠》卷十七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21%
肺經 21%
胃經 11%
心經 10%
腎經 10%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膽經 0%
小腸經 0%
膀胱經 0%
大腸經 0%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取吐散

整體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主治

熱病頭痛,四肢煩疼。

本方由人參、柴胡、大黃、茵陳蒿、常山、鱉甲組成。人參、柴胡、大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的功效;常山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鱉甲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本方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功。

文獻參考

本草綱目》:取吐散,治熱病頭痛,四肢煩疼。

中藥功效分類

中藥功效解釋
人參補氣具有補氣、生津安神的功效。
柴胡疏肝解郁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功效。
大黃瀉下通便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茵陳蒿清熱利濕具有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的功效。
常山清熱解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
鱉甲清熱解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蘆頭半兩,柴胡1分(去苗),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茵陳1分,恆山半兩,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上為散。
每服4錢,用水1中盞,入豉50粒,煎至5分,去滓頓服,不拘時候。取吐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為主,兼有清熱利濕、解毒退黃之功。臨床應用以熱病頭痛,四肢煩疼為主症,兼有發熱、口渴、小便黃、大便秘結等症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之功,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
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取吐散, 出處:《聖惠》卷十七。 組成:人參蘆頭半兩,柴胡1分(去苗),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茵陳1分,恆山半兩,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主治:熱病頭痛,四肢煩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鱉甲散

相似度 66%

常山飲

相似度 66%

芍藥丸

相似度 57%

秦艽柴胡湯

相似度 57%

人參常山湯

相似度 55%

表裏兼顧湯

相似度 54%

柴胡丸

相似度 53%

恆山湯

相似度 53%

瘴疸丸

相似度 53%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