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裏兼顧湯

BIAO LI JIAN G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一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脾經 18%
肺經 18%
肝經 9%
胃經 6%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小腸經 4%
腎經 4%
大腸經 4%
膽經 0%
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表裏兼顧湯」中加入大黃,主要是針對其「瀉熱通便」的功效,用以治療表裏俱熱的疾病。

表證為外感風寒,症狀如發熱、頭痛、鼻塞等;裏證為內傷積熱,症狀如口渴、便祕、腹脹等。大黃具有清熱瀉火、通腑泄熱的功效,可以瀉去體內積熱,解除裏熱。同時,大黃又能引熱下行,使熱邪從大便排出,達到清熱解表之效。

因此,大黃在「表裏兼顧湯」中,起着清熱瀉火、通腑泄熱、表裏兼顧的作用,有效治療表裏俱熱的疾病。

表裏兼顧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表裏兼顧湯以治療表證與裏證兼具的疾病,人參可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固守機體正氣,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2. 調和陰陽: 人參屬陽藥,能溫補陽氣,而表裏兼顧湯中常含有其他寒涼藥物,以清解表熱,人參的加入可起到調和陰陽,寒熱相濟的作用,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過寒過熱,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表裏兼顧湯」中包含柴胡,主要是因為柴胡具有疏解表邪和調和氣血的功效,能有效解決表證和裏證並存的情況。

柴胡為疏散風寒、解表退熱之要藥,能疏解外感風寒之邪,緩解發熱、頭痛、惡寒等表證。同時,柴胡又能調和肝脾,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可緩解胸脅脹滿、脘腹疼痛等裏證。

因此,柴胡在「表裏兼顧湯」中發揮著表裏兼顧的作用,既能疏解表邪,又能調和氣血,達到治療表裏同病的目的。

表裏兼顧湯中包含甘草,乃因其具有調和諸藥之效。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的作用。

表裏兼顧湯旨在治療表寒裏熱之症,藥性偏寒涼,而甘草的性平,可以緩解藥性,避免寒涼傷脾胃,亦可調節藥性,使其更易於被機體吸收,發揮療效。同時,甘草亦可調和藥性,使諸藥協同作用,發揮最佳療效。

「表裏兼顧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解表散熱:牡丹皮味苦寒,性涼,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解表散熱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牡丹皮可有效清熱解表,緩解不適。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牡丹皮同時具備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當患者因外感風熱導致氣血瘀滯,出現肢體痠痛、腫脹等症狀時,牡丹皮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表裏兼顧湯 」

組成: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主治: 冬季傷寒,病人說胡話,發潮熱,用承氣湯攻下,治療無效,脈搏反而微弱而澀滯,這是裏虛而表邪盛的證狀。

方劑功效: 大黃具有瀉下清熱、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人參則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等作用。柴胡能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甘草可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牡丹皮能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諸藥合用,能瀉下清熱、清裏熱、散邪熱,達到表裏兼顧的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表裏兼顧湯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腫瘤、降血糖、降血壓、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

臨牀應用: 表裏兼顧湯常用於治療感冒、流感、肺炎、支氣管炎、腸炎、痢疾、腹痛、腹瀉、便祕、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阻、跌打損傷等疾病。

用法用量: 表裏兼顧湯一般煎服,一次15-20克,一日1-2次。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慎用。

總結: 中藥方劑「 表裏兼顧湯 」具有表裏兼顧、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補氣益血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流感、肺炎、支氣管炎、腸炎、痢疾、腹痛、腹瀉、便祕、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阻、跌打損傷等疾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表裏兼顧湯, 出處:《辨證錄》卷一。 組成:大黃2錢,人參5錢,柴胡3分,甘草1錢,丹皮2錢。 主治:冬月傷寒,譫語,發潮熱,以承氣湯下之,不應,脈反微澀者,裏虛表邪盛之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