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黃湯

JING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中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6%
心經 16%
肝經 13%
胃經 10%
大腸經 5%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荊黃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因其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之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善於疏散風邪,尤其對於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在荊黃湯中,荊芥配合黃芩等清熱解毒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疏風散邪、透疹止癢的功效,對於麻疹、風疹等疾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荊黃湯的組成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1. 扶正固本: 荊黃湯屬於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的方劑,而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的功效,能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抵禦外邪入侵,避免因清熱解毒過度而傷及正氣。
  2. 調整陰陽: 荊黃湯中以清熱解毒藥物爲主,容易導致陰寒之氣偏盛,而人參性溫,能補益脾胃,調節陰陽平衡,防止寒邪入侵,避免藥物副作用。

荊黃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荊黃湯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能緩解藥性寒涼,使藥效溫和,避免寒涼傷脾胃,同時亦能調和諸藥,使藥性協調。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增強荊黃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此外,甘草可緩解其他藥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提高藥物療效。

荊黃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腑泄下的功效。荊黃湯旨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大黃可協同其他藥物,加速體內毒素排出,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2. 通腑排毒:荊黃湯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濕熱所致的疾病,大黃可通便排毒,促進腸道蠕動,減少毒素積聚,進而緩解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荊黃湯」組成為:荊芥、人參、甘草、大黃,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上焦氣熱上衝、突然吐出、脈象洪大而浮;心經的火鬱結於肺經,皮膚乾燥起疥瘡,奇癢,皮屑脫落,便祕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總結:中藥方劑「荊黃湯」組成為:荊芥、人參、甘草、大黃,具有上焦氣熱上衝、突然吐出、脈象洪大而浮;心經的火鬱結於肺經,皮膚乾燥起疥瘡,奇癢,皮屑脫落,便祕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荊芥穗5錢, 人參2錢5分, 大黃1錢5分, 甘草1錢, 檳榔1錢5分, 木香7分5釐, 輕粉5釐。
檳榔以後3味為細末,荊芥穗等4味水煎,去滓,調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荊黃湯是一首清熱解毒、利咽止咳、通便的中藥方劑。它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大黃具有瀉下作用,如果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腹瀉、腹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荊黃湯時,一定要遵醫囑,不要自行加減藥量。

相關疾病


疥癬大便秘結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大腸激擾綜合症暈眩

相同名稱方劑


荊黃湯, 出處:《袖珍》卷二引張子和方。 組成:大黃、荊芥穗、防風各等分。 主治:頭目眩暈。

荊黃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二。 組成:枳殼、大黃、荊芥、朴消、梔子、甘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氣閉不通,臟腑痞結。

荊黃湯,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荊芥穗1兩,人參5錢,甘草2錢半,大黃3錢。 主治:上焦氣熱所衝,暴吐,脈洪而浮;心經之火鬱於肺經,乾疥搔癢,皮枯屑起,便秘者。

荊黃湯, 出處:《瘍科選粹》卷六。 組成:荊芥穗5錢,人參2錢5分,大黃1錢5分,甘草1錢,檳榔1錢5分,木香7分5厘,輕粉5厘。 主治:心經之火鬱於肺經,乾疥瘙癢皮枯,屑起,便秘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