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荊黃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疏風散熱: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能疏散風邪,清熱解表,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消腫止痛: 荊芥亦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消散局部炎症,緩解疼痛。在荊黃散中,與其他藥材配伍,能有效治療瘡瘍腫毒,消腫止痛。
因此,荊芥在荊黃散中起到疏風散熱、消腫止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荊黃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扶正氣:荊黃散主治風熱邪毒,而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對於風熱邪毒造成的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人參可以起到扶正祛邪、增強抵抗力的作用,幫助機體更好地抵禦外邪。
- 調和藥性:荊黃散中包含多種辛涼燥熱的藥物,如荊芥、黃芩等,容易耗傷津液。人參具有生津養血之效,可以緩解辛涼燥熱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藥物的療效。
荊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荊黃散以荊芥、黃芩等藥物為主,性味辛涼,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止癢的功效。而甘草性甘平,能緩解藥物過於寒涼的特性,避免藥性過於峻猛,減少對脾胃的刺激。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的功效。它可以使荊黃散中各藥物的功效更加協調,相輔相成,提升藥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荊黃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瀉火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方中加入大黃,可瀉去肝膽濕熱,清熱解毒,與荊芥、黃芩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 活血化瘀: 大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與方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乳香、沒藥等配合,增強活血化瘀之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荊黃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之主治
根據《明醫指掌》的記載,「荊黃散」主要用於治療「上焦氣熱所沖,暴吐」。
治療原理分析
1. 病機分析
古文記載「得食即嘔,胃火也」、「火上衝,食已暴吐」,指出暴吐的病機主要與「胃火」有關。胃火上逆,氣機不降,導致食物不能下行,反而向上嘔吐而出。此外,《明醫指掌》也提到嘔吐可能與「氣逆」有關。
2. 藥物組成與功效
「荊黃散」由荊芥、人參、甘草、大黃組成。結合古文中的其他方劑,以及各藥的傳統功效,可推測其治療原理:
- 大黃: 瀉下通便,清泄胃火,引火下行,是方中的主藥。
- 荊芥: 雖具有發汗解表、透疹消風之功,但在本方中可能取其疏散上焦鬱熱的作用,協助大黃清熱。
- 人參: 補氣扶正,防止瀉下藥過於峻猛,損傷正氣。古文記載「久病胃虛因不納」,提示嘔吐日久可致胃虛,故用人參補益。
-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在本方中起輔助作用。
3. 方劑加減
《幼科折衷》記載的「荊黃散」在原方基礎上加「檳榔末」和「木香」,增強了行氣導滯、降逆止嘔的作用。這與《明醫指掌》提到的「氣逆」病機相呼應,說明「荊黃散」在應用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
4. 輔助方劑分析
- 二陳湯: 由茯苓、半夏、陳皮、甘草組成,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的功效。古文將其與「荊黃散」並列,暗示嘔吐的病機可能與痰濕有關,這時可以用二陳湯加減治療。
- 和中桔梗湯: 由茯苓、半夏、陳皮、白朮、生薑、枳實、厚朴、桔梗組成。該方理氣化痰、降逆和胃,與「荊黃散」均用於治療嘔吐。相比之下,此方更側重於理氣,並加入具有升提作用的桔梗,可能用於氣機鬱滯較為明顯的嘔吐。
5.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荊黃散」主要通過清泄胃火、降逆止嘔來治療上焦氣熱所致的暴吐。其中,大黃是主藥,負責清熱瀉火;荊芥協助疏散鬱熱;人參、甘草扶正調和。方中加入檳榔末、木香則增強了行氣導滯的作用。該方的使用與「二陳湯」、「和中桔梗湯」等方劑的比較,也提示了嘔吐病機的多樣性,臨床應用時需辨證施治。
古文資料中的拓展應用
古文資料中還提到了「荊黃散」或其加減方的其他應用:
- 《楊氏家藏方》中將其用於治療「偏正頭疼及洗頭傷風」,這可能是取荊芥的疏風止痛作用。
- 《醫學入門》中提到「加味荊黃散」可選用於外因風熱導致的眼部疾病,這可能與荊芥的疏風清熱、大黃的清熱瀉火功效有關。
這些記載提示了「荊黃散」及其加減方在臨床上可能具有更廣泛的應用,但其具體療效仍需更多臨床實踐的驗證。
傳統服藥法
麻黃(去根節)1分, 細辛(去葉土)半兩, 全蠍(去毒,炒)半兩, 藿香葉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1錢,荊芥湯調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同名稱方劑
荊黃散, 出處:《明醫指掌》卷五。 組成:荊芥2錢,人參1錢,甘草5分,大黃6分。 主治:上焦氣熱所衝之暴吐。
荊黃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麻黃(去根節)1分,細辛(去葉土)半兩,全蠍(去毒,炒)半兩,藿香葉半兩。 主治:偏正頭疼,及洗頭傷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