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麥門冬性甘、微苦、寒。主治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乾口燥、便秘。
五味子性味酸、溫。主治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杏仁性苦、溫、有毒。主治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喉痹、食滯脘痛、血崩、耳聾、疳腫脹。
陳皮性苦、辛、溫。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於脾胃氣滯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可改善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腹瀉。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加味生脈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三。 組成:麥冬5錢,人參2錢,五味子1錢,薑炭3分。 主治:鼻衄。
加味生脈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阿膠、白朮、陳皮。 主治:元氣虛乏而短氣。
加味生脈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三十一。 組成:人參、麥門冬、五味子、杏仁、陳皮、白朮。 主治:胃虛極,氣上逆而喘急,擡肩擷肚。
加味生脈散, 出處:《胎産心法》卷下。 組成:人參1錢,麥冬(去心)1錢,歸身1錢,生地1錢,炙草1錢,石菖蒲1錢,五味子13粒(捶碎)。 主治:産後去血大多,心血虛弱,不能上榮於舌,語言不清,含糊謇澀;或怔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