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九氣拈痛丸

JIU QI NIAN TONG WAN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23%
肝經 20%
胃經 16%
肺經 13%
心經 9%
膽經 6%
三焦經 4%
大腸經 4%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心胃疼痛。

傳統服藥法

當歸4兩,良薑4兩,五靈脂4兩,莪朮4兩,檳榔4兩,青皮4兩,元胡2兩,郁金2兩,木香2兩,陳皮2兩,薑黃2兩,香附5兩,甘草1兩5錢。
理氣止痛。
上為末,醋為丸。
每服3錢,白開水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高良薑性味辛、性熱。主治散寒止痛、溫中止嘔、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用於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

五靈脂性味苦、甘、溫。主治活血散瘀、炒炭止血。 用於心腹淤血作痛、痛經、血瘀經閉、產後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莪朮性味辛、苦、溫。主治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於症瘕瘤痞塊、瘀血經閉痛經、食積脹痛、早期宮頸癌、飲食積滯、脘腹脹痛、跌打損傷

檳榔性味苦、辛、溫。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青皮性苦,辛,溫。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於肝鬱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症瘕積聚、久瘧癖塊。

延胡索性辛、苦、溫、無毒。主治活血、利氣、止痛。 用於胸脅、脘腹疼痛、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跌撲腫痛。

鬱金性味辛、苦、寒。主治活血止能、行氣解鬱、清心涼血、疏肝利膽。主胸腹脅肋諸痛、婦女痛經、經閉、症瘕結塊、熱病神昏、癲狂、驚癇、吐血、衄備、血淋、砂淋、黃疸。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陳皮性苦、辛、溫。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常用於脾胃氣滯證。具有行氣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可改善寒濕阻中的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噁心嘔吐、腹瀉。

薑黃性味苦、辛、溫。主要功效破血行氣、通經止痛。主血瘀氣滯諸證、胞腹脅痛、婦女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

香附性味辛、微寒、無毒。主治行氣解鬱、調經止痛。 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九氣拈痛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當歸4兩,良薑4兩,五靈脂4兩,莪朮4兩,檳榔4兩,青皮4兩,元胡2兩,郁金2兩,木香2兩,陳皮2兩,薑黃2兩,香附5兩,甘草1兩5錢。 主治:理氣止痛。主治:心胃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朴沉化郁丸

相似度 62%

沉香保生丸

相似度 60%

沉香舒郁丹

相似度 58%

香砂七氣湯

相似度 58%

舒肝調氣丸

相似度 56%

利氣丸

相似度 56%

烏苓通氣散

相似度 56%

開導湯

相似度 56%

破滯回源湯

相似度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