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龍膽瀉肝湯

JIU WEI LONG DAN XIE G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心經 16%
肺經 13%
膀胱經 11%
胃經 10%
腎經 9%
脾經 8%
膽經 5%
小腸經 3%
大腸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小腸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九味龍膽瀉肝湯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特點:

  1. 清熱瀉火,利膽退黃:龍膽草味苦寒,性寒涼,能清泄肝膽之火,並促進膽汁分泌,利於排泄,對於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九味龍膽瀉肝湯中,其他藥材如柴胡、黃芩等,也具有清熱瀉火之效,龍膽草與之搭配,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九味龍膽瀉肝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車前子性寒,入肝、腎經,能利水滲濕,消腫通淋,對於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小便不利、濕熱下注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同時,車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以輔助龍膽草、黃芩等藥物清熱瀉火,進一步降低肝膽濕熱的程度,從而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因此,車前子在九味龍膽瀉肝湯中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藥效的發揮。

九味龍膽瀉肝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木通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龍膽瀉肝湯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肝膽濕熱、脅肋脹痛、目赤腫痛等症,木通的清熱利濕作用可幫助清除體內濕熱,促進肝膽氣機的疏泄,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2. 通利水道:木通具有通利水道的作用,可以幫助身體排泄多餘的水分,減輕濕熱對肝膽的負擔。龍膽瀉肝湯中常伴有濕熱下注、小便不利等症狀,木通的通利水道作用可促進小便通暢,利於濕熱的排出,進一步緩解肝膽濕熱。

九味龍膽瀉肝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補益肝腎: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方中肝膽濕熱蘊結,瘀血阻滯,當歸可活血化瘀,促進氣血流通,改善肝膽功能。同時,當歸亦可補益肝腎,有助於肝腎陰血的恢復,提升整體療效。
  2. 緩解藥性:龍膽瀉肝湯以瀉火清熱為主,部分藥材性寒,容易造成脾胃虛寒。當歸性溫,加入方中可緩和藥性,避免過度寒涼損傷脾胃,提升患者的耐受性,避免不良反應。

九味龍膽瀉肝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清熱瀉火: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的作用。方中龍膽草、黃芩等藥物清瀉肝膽實火,但容易傷陰,而澤瀉可協同清熱瀉火之效,同時滋陰利水,防止藥性過於峻猛,避免傷陰。
  2. 配合藥性,疏利水道: 方中柴胡疏肝解鬱,梔子清熱瀉火,但容易導致水濕內停,影響藥效發揮。澤瀉利水滲濕,可幫助疏通水道,將水濕排出體外,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使肝膽之火得到更有效的清瀉。

九味龍膽瀉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龍膽瀉肝湯以苦寒為主,若單用苦寒藥物,易傷脾胃,而甘草性甘溫,能緩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損害。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備補氣益脾、緩解疼痛、調和諸藥的功效,能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能增強龍膽草的清熱瀉火作用,同時也能減輕其他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九味龍膽瀉肝湯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方中以龍膽草瀉肝火,黃芩則輔助清熱降火,共同達到清瀉肝火、疏肝利膽的功效。
  2. 涼血止血: 黃芩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九味龍膽瀉肝湯常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而黃芩的涼血止血作用可有效緩解肝火上炎引發的相關症狀。

九味龍膽瀉肝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龍膽瀉肝湯主治肝膽濕熱,常伴有目赤腫痛、口苦咽乾、小便赤澀等症狀。生地黃能清熱涼血,緩解肝火上炎,改善目赤腫痛等症狀。
  2. 滋陰降火: 龍膽瀉肝湯中其他藥物如龍膽草、黃芩等,皆具有瀉火除濕之功。生地黃則可以滋陰降火,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傷陰。同時,生地黃還能促進體內陰液的生成,改善因濕熱導致的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

九味龍膽瀉肝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肝膽濕熱所引起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脅肋脹痛等症狀。
  2. 緩解肝膽濕熱對肝的損傷:梔子性寒,能清利肝膽濕熱,並能減輕肝膽濕熱對肝的損傷,有助於恢復肝臟功能。

因此,梔子在九味龍膽瀉肝湯中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保護肝臟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肝膽濕熱的目的。

主治功效


九味龍膽瀉肝湯,是由九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具有清熱瀉肝、利尿通淋、滋陰養血的功效,主治肝臟經脈有濕熱,或者出現囊腫、下疳、便毒,小便不通暢,或者陰囊疼痛,小便量減少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車前子: 傳統中醫認為,車前子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車前子性寒涼,味甘。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止咳化痰、降氣、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當歸: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龍膽草: 龍膽草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燥濕方面,龍膽草可治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女子帶下黃稠、男子陰囊腫痛、濕疹瘙癢等症。清熱瀉火方面,龍膽草可治肝經熱盛、驚癇狂躁、乙型腦炎、頭痛、目赤、咽痛、黃疸、熱痢、癰腫瘡瘍、陰囊腫痛、陰部濕癢等症。

木通: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它可治療溫熱病、熱淋澀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乳汁不通、膿瘡、膿腫、瘡癤、乳癰、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經閉及乳閉等症。木通性寒,味甘,歸腎經,具有利尿通淋之功,可治療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心源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症。木通性寒,味辛、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治療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等症。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澤瀉: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澤瀉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澤瀉含多種有效成分,如澤瀉苷、澤瀉素等,能促進骨骼和肌肉組織細胞分裂和生長,提高骨骼和肌肉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起到強筋骨的作用。澤瀉亦可止嘔,具平肝瀉火、疏通腸胃之效,可緩解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調節神經系統,減輕胃部不適、噁心感。

梔子: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梔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梔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梔子苷和梔子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總結: 九味龍膽瀉肝湯由九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瀉肝、利尿通淋、滋陰養血的功效,主治肝臟經脈有濕熱,或者出現囊腫、下疳、便毒,小便不通暢,或者陰囊疼痛,小便量減少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龍膽草(酒炒)5分,車前子(炒)5分,木通5分,當歸尾5分,澤瀉5分,甘草3分,黃芩3分,生地黃3分,梔子3分。
水煎,子母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麻疹軟性下疳淋巴腺炎

相同名稱方劑


九味龍膽瀉肝湯, 出處:《小兒痘疹方論》。 組成:龍膽草(酒炒)5分,車前子(炒)5分,木通5分,當歸尾5分,澤瀉5分,甘草3分,黃芩3分,生地黃3分,梔子3分。 主治:肝經濕熱,或囊癰、下疳、便毒,小便澀滯,或陰囊作痛,小便短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