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瘴闢瘟丹

QU ZHANG PI WE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痧書》卷下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2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8%
肺經 18%
肝經 12%
心經 7%
大腸經 6%
膀胱經 4%
腎經 4%
膽經 3%
三焦經 2%
心包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祛瘴闢瘟丹」方劑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化濕解暑: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解鬱、降逆止嘔之效。瘴氣多因濕熱之氣所致,厚朴能有效化解濕熱,避免其侵襲人體,達到祛瘴之效。
  2. 溫中止瀉:厚朴亦有溫中止瀉的作用,能緩解因瘴氣導致的脾胃不和、腹瀉等症狀,有助於恢復體力,增強抵抗力。

厚朴作為「祛瘴闢瘟丹」中重要的藥材,其化濕解暑、溫中止瀉的功效,有助於抵抗瘴氣的侵襲,達到祛瘴闢瘟的功效。

「祛瘴闢瘟丹」方劑中使用蒼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大功效:

  1. 燥濕化濕,祛除瘴氣: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濕之效,可驅除濕邪,消除瘴氣。瘴氣多發於濕熱地區,蒼朮可有效抑制濕氣入侵,預防疾病。
  2. 解毒闢瘟,增強抵抗力:蒼朮能解毒闢瘟,提升機體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在瘟疫流行時,使用蒼朮可有效預防感染,減輕症狀。

綜上所述,蒼朮在「祛瘴闢瘟丹」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其燥濕化濕、解毒闢瘟之功效,有效對抗瘴氣和瘟疫,保護身體健康。

「祛瘴闢瘟丹」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解表散寒:羌活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溼的功效。瘴氣多因溼熱之邪侵襲人體所致,而羌活可散寒解表,抵禦瘴氣入侵,緩解其引起的寒邪症狀。

二、疏風止痛:羌活還具有疏風止痛的功效,可緩解瘴氣入侵所致的頭痛、身痛等症狀。同時,其疏風解表之性,可幫助機體抵抗外邪侵襲,預防瘴氣的進一步蔓延。

「祛瘴闢瘟丹」方中使用防風,主要基於其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瘴氣多因濕熱之氣鬱結而生,而防風味辛性溫,能發散風寒濕邪,疏通經絡,使氣血流通,達到驅散瘴氣的效果。同時,防風亦能止痛,可緩解因瘴氣侵襲而引發的頭痛、身痛等症狀。

此外,防風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瘟疫的侵襲,故在「祛瘴闢瘟丹」中使用防風,可謂相得益彰

祛瘴闢瘟丹中包含陳皮,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燥濕: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瘴氣多為濕濁之氣,而瘟疫亦常伴有濕邪,陳皮能疏通氣機,驅散濕邪,有助於祛除瘴氣和瘟疫。
  2. 化痰止咳: 陳皮可化痰止咳,而瘴氣和瘟疫往往會引發咳嗽、胸悶等症狀。陳皮入肺經,能宣肺化痰,緩解呼吸道不適,有助於緩解病症。

祛瘴闢瘟丹方劑中包含枳實,其原因如下:

  • 理氣寬中,消食導滯: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其具有理氣寬中、消食導滯的功效,能疏通氣機,消除積滯,有助於消除瘴氣瘟疫引起的氣機鬱滯、脘腹脹滿等症狀。
  • 化痰止咳,開胸散結:枳實還能化痰止咳,開胸散結,對於瘴氣瘟疫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枳實加入祛瘴闢瘟丹方劑中,能有效改善瘴氣瘟疫引起的氣機鬱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祛瘴闢瘟丹中包含香附,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解鬱,化濕除濁:瘴氣瘟疫常伴隨濕濁之氣,阻礙氣血流通,引發各種不適。香附辛散溫通,能理氣解鬱,化解濕濁,使氣血暢通,減少瘴氣瘟疫的侵襲。
  2. 疏肝健脾,增強抵抗力:瘴氣瘟疫易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抵抗力下降。香附可疏肝健脾,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提升機體抵抗力,抵禦瘴氣瘟疫的侵襲。

因此,香附在祛瘴闢瘟丹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於化解濕濁,增強抵抗力,達到祛瘴闢瘟的效果。

「祛瘴闢瘟丹」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瘴氣瘟疫多屬熱毒所致,牛蒡子能清熱解毒,有助於驅散外邪,防止瘟疫蔓延。

2. 抗菌消炎:現代研究表明,牛蒡子含有抗菌消炎成分,可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有助於抵抗瘟疫的侵襲。

總而言之,牛蒡子在「祛瘴闢瘟丹」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有助於抵抗瘟疫,保護人體健康。

「祛瘴闢瘟丹」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除瘴氣,闢穢除瘟: 檳榔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殺蟲解毒的功效。古代認為瘴氣是由濕熱之氣所致,而檳榔能燥濕化痰,驅散濕熱之氣,達到祛瘴的效果。同時,檳榔也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有助於抵抗瘟疫。
  2. 行氣活血,通利三焦: 檳榔能促進氣血運行,通利三焦,有助於改善因瘴氣或瘟疫引起的氣血凝滯、經絡不通等症狀。

因此,在「祛瘴闢瘟丹」中加入檳榔,可有效地驅除瘴氣、闢穢除瘟,並改善相關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祛瘴闢瘟丹中包含白芷,主要是利用其芳香化濕解毒止痛的功效。

白芷味辛,性溫,入肺、胃經。其揮發油具有殺菌作用,可有效驅散瘴氣,預防瘟疫。同時,白芷能通竅開鼻,疏解鼻塞、頭昏等症狀,有助於恢復嗅覺,提高機體抵抗力。此外,白芷亦可消腫止痛,緩解因瘴氣侵襲而引起的肢體疼痛等不適。因此,白芷在祛瘴闢瘟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抵禦瘟疫,增強體質。

祛瘴闢瘟丹中包含藿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芳香化濕,解暑闢穢: 藿香氣味辛溫,入脾胃經,善於芳香化濕,開脾醒胃,並能解暑闢穢,驅散瘴氣,對於暑濕疫毒引起的發熱、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解表散寒,通竅止痛: 藿香還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並能通竅止痛,對於鼻塞、頭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將藿香納入祛瘴闢瘟丹,可以有效地起到祛瘴闢瘟、解毒防病的作用。

「祛瘴闢瘟丹」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寒,開通血脈: 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之效。瘴氣多由濕濁之氣所致,易於阻滯經絡,引發寒邪入侵。川芎可疏散風寒,開通血脈,使氣血流通,達到驅散瘴氣之效。

二、解毒止痛,清熱解毒: 川芎亦具有一定解毒止痛之效。瘟疫多由毒邪侵襲所致,可引發發熱、頭痛等症狀。川芎能解毒止痛,清熱解毒,有助於抵禦瘟疫的侵襲,減輕症狀。

細辛於祛瘴闢瘟丹中之加入,乃因其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散寒解表、祛風止痛之效。瘴氣多由濕熱疫毒所致,而細辛辛溫之性可驅散寒邪,並可溫肺化痰,以達祛除瘴氣之效。同時,細辛亦能通鼻竅,開肺氣,使呼吸通暢,有助於抵禦外邪侵襲。此外,細辛與方中其他藥材如蒼朮、藿香等,共同發揮疏風解表、化濕解毒之功效,共奏祛瘴闢瘟之效。

祛瘴闢瘟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祛瘴闢瘟丹中多為辛溫燥烈之藥,容易傷陰耗氣。甘草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對人體的刺激,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使藥物更平和地發揮作用。
  2. 解毒護正: 甘草具解毒作用,能解藥物毒性及瘴氣毒素,保護人體免受毒素侵害。同時,甘草可補氣益脾,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抵抗力,更好地抵抗瘴氣及瘟疫侵襲。

主治功效


祛瘴闢瘟丹主治功效分析

祛瘴闢瘟丹,出自多部古籍醫書,如《驗方新編》、《雜病源流犀燭》等,皆將其視為治療「時疫痧瘴」的要方。此方劑組方精巧,藥性兼顧,體現了古人在面對溫疫疾病時的治療智慧。

主治病症

此方主治「時疫痧瘴」,所謂「時疫」,指的是具有明顯流行性的疾病,而「痧瘴」則多指感受瘴癘之氣,導致的發熱、頭痛、胸悶、腹痛等症狀,通常發病急驟且病情變化迅速。結合諸多醫案及古籍描述,可推斷此方針對的是一類外感病邪,且與濕邪、風邪、熱邪密切相關的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祛瘴闢瘟丹的治療原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祛濕化濁:方中重用厚朴、蒼朮,二藥皆為苦溫燥濕之品。厚朴能行氣消脹,燥濕除滿,針對濕邪困阻中焦,導致的脘腹痞悶、食慾不振等症狀。蒼朮則長於健脾燥濕,能從根本上解決脾失健運,濕邪內生的問題,二者合用,可有效祛除體內濕邪,消除穢濁。
  2. 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羌活、防風二藥,均為辛溫之品,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作用。時疫多為外感,風寒之邪易於侵襲肌表。羌活長於散太陽經之風寒,防風則能祛散風邪,二者合用,能將在表之邪由汗而解,減輕外邪引起的發熱、頭痛等症狀。同時,防風亦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可針對兼有熱象的時疫。
  3. 理氣和中、消積化滯:陳皮、枳實、香附三藥,具有良好的理氣作用。陳皮能理氣健脾,化痰散結,針對氣機鬱滯導致的胸悶腹脹。枳實則能破氣消積,導滯通便,使積滯下行,減輕腹脹便祕等症狀。香附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對因情志不暢導致的氣鬱也有一定的療效。三藥合用,可暢通氣機,消食導滯,和調脾胃。
  4. 清熱解毒、宣肺利咽:牛蒡子,具有清熱解毒,宣肺利咽的功效,可針對時疫兼有熱毒症狀,如咽喉腫痛等。檳榔,亦有殺蟲消積的功效,對於因蟲積等引起的腹脹不適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5. 解表散邪、止痛通竅:白芷,具有散風止痛,通鼻散瘀的功效。針對風邪侵襲引起的頭痛、鼻塞等症狀,能發散邪氣,緩解症狀。細辛,辛溫散寒,能解表止痛,對於感受寒邪引起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
  6. 化濕和中、止噁解暑:藿香,芳香化濕,能和中止嘔,兼有解暑的功效。對於感受濕邪、暑邪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7. 活血止痛、調經散瘀:川芎,具有活血行氣,止痛調經的功效,可針對血瘀引起的疼痛,有通經活血的作用,協助藥力運行。
  8. 調和諸藥、益氣緩急: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益氣緩急的功效,能協調諸藥的藥性,使其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綜觀全方,諸藥合用,共奏祛濕化濁、疏風散寒、理氣和中、清熱解毒之功,使邪氣外散、氣機暢通、脾胃健運,從而達到治療時疫痧瘴的目的。

加減化裁

《雜病源流犀燭》中,也指出了此方的加減應用,如:

  • 無汗加蘇葉、薄荷:增強解表發汗之力。
  • 口渴加花粉、葛根:生津止渴。
  • 身重汗出加防己、石膏:清熱利濕。
  • 溫瘧加柴胡、半夏:和解少陽、化痰散結。
  • 大便祕結加大黃:瀉熱通便。
  • 頭疼加川芎:活血止痛。
  • 遍身疙瘩腫痛加鹽葉、姜蠶、大黃:解毒消腫。
  • 肌肉發紅黑紫斑加元參、青黛、連翹:清熱解毒、涼血散斑。
  • 先中熱又中暑加白虎湯、香茹:清熱解暑。
  • 咳嗽涕唾頭目昏眩加旋覆花、荊芥:止咳化痰、祛風止眩。
  • 風溫身體灼熱加黃芩、黃連、黑山梔:清熱解毒。

以上加減法可見,此方在臨牀應用時,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靈活加減,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猩紅熱麻疹皮疹紅疹

相同名稱方劑


祛瘴闢瘟丹, 出處:《痧書》卷下。 組成:厚朴1錢,蒼朮1錢,羌活1錢,防風1錢,陳皮1錢,枳實1錢,香附1錢,牛蒡子1錢,檳榔8分,白芷8分,藿香5分,川芎5分,細辛4分,甘草3分。 主治:時疫痧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