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沉湯

WU C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三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2.8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23%
心經 15%
胃經 15%
腎經 7%
膽經 7%
肝經 7%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烏沉湯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腹脹等症狀,沉香能溫暖脾胃,驅散寒氣,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降逆止嘔: 沉香能降氣化痰,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沉香能溫胃降逆,化痰止嘔,有效緩解症狀。

烏沉湯中加入沉香,不僅能增強方劑行氣止痛的效果,還能幫助降逆止嘔,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寒凝氣滯、胃氣上逆所致的相關病症。

烏沉湯中加入人參,乃因其補氣固脫之效。烏沉湯主治虛脫、氣血虧損之症,而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之功效。

烏沉湯中其他藥物,如烏沉香、附子等,多屬辛溫之品,易耗氣傷津,而人參則可補益氣血,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更能有效改善虛脫之症狀,提高療效。

烏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烏沉湯以烏梅、沉香等寒涼藥物為主,容易寒涼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能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弊,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性更加平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和中緩急、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增強烏沉湯的解毒、止瀉、止痛等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此外,甘草還具有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胃腸的作用,在烏沉湯中起到重要作用。

主治功效


烏沉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所提供的古文資料,烏沉湯的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烏沉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幾種病症:

  1. 氣機不暢:
    • 中風中氣: 由「烏藥香竄能散諸氣,故治中風中氣諸證」及「用烏藥順氣散者,先疏其氣,氣順則風散也」可知,烏沉湯中的烏藥具有疏通氣機的作用,能治療中風、中氣等氣機不暢的病症。
    • 胸脅疼痛: 「胸中刺痛」及「怒後脅滿」的症狀,都與氣機鬱滯有關。烏沉湯可以「疏其氣」,達到「氣行則痛止,氣調則血和」的效果。
    • 心腹疼痛: 「婦人血氣攻衝,心腹猝痛」及「中惡心腹痛」的病症,可藉由烏沉湯「行氣止痛」的功效來緩解。
    • 吐瀉轉筋: 「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及「吐瀉轉筋」,多與氣機逆亂有關,烏沉湯可調理氣機,達到止吐瀉的效果。
    • 膀胱、腎間冷氣攻衝,背膂俯仰不利: 這也是氣機不暢,寒邪侵襲的表現,烏沉湯「行氣止痛、溫脾化濕」的功效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2. 虛證:
    • 氣虛: 「氣虛挾滯」及「數月又發」的症狀表明患者存在氣虛的問題。烏沉湯中的人參具有補益元氣的作用,「並借參之力,寓補於瀉也」說明烏沉湯在行氣的同時兼顧補虛。
    • 脾胃虛弱: 「宿食不消」提示脾胃功能虛弱,人參可以「補元氣、健脾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
    • 慢驚: 「慢驚,祛風助胃」表示烏沉湯可用於治療小兒慢驚,並且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
  3. 其他:
    • 血瘀: 「不可驟用止澀,不可專行膩補,不可輕用苦寒,不可妄用攻伐」的論述,以及「數吐血兩口」的症狀,提示可能存在血瘀,烏沉湯可能通過行氣來推動血行,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 寒證: 「挾寒,烏沉湯」及「冷風麻痹」的描述表明烏沉湯可用於治療寒證,這與其「溫脾化濕」的功效相符。
    • 婦人血氣痛: 「婦人血氣痛」及「婦人經水欲來,臍腹㽲痛」,烏沉湯可以行氣活血,緩解疼痛。
    • 風水毒腫: 烏沉湯有「去邪氣」的功效,可以治療風水毒腫。
    • 鬼氣疰忤,天行瘴疫: 這些症狀與邪氣入侵有關,烏沉湯可以「去邪氣」,有助於治療這些病症。
    • 小便白濁白淫: 烏沉湯有溫補腎陽的功效,可以治療小便白濁白淫。
    • 心脾痛不止: 烏沉湯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療心脾痛不止。
    • 腸風下血: 烏沉湯可以調和脾胃,治療腸風下血。
    • 痔瘡: 烏沉湯可以調和氣血,治療痔瘡。
    • 黃疸水腫: 烏沉湯可以行氣利水,治療黃疸水腫。

治療原理

烏沉湯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行氣止痛: 烏藥和沉香是方中的主要行氣藥物,能夠疏通氣機,緩解因氣滯引起的各種疼痛。
  2. 溫脾化濕: 沉香具有溫脾化濕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祛除體內濕氣。
  3. 補益元氣: 人參具有補益元氣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虛弱狀態。
  4. 調和諸藥: 甘草能夠調和諸藥,使方劑的藥性更加平和。

總結

綜上所述,烏沉湯是一個以行氣止痛、溫脾化濕、補益元氣為主要功效的方劑,適用於治療多種氣機不暢、脾胃虛弱、寒證等病症。其治療原理在於通過行氣、溫陽、補虛等方法,達到調理氣機、恢復臟腑功能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吐瀉轉筋、癥癖疼痛、風水毒腫、冷風麻痹、中惡心腹痛、蠱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瘴疫,膀胱、腎間冷氣攻衝,背膂俯仰不利,及婦人血氣攻擊,心腹撮痛等症。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便秘等症狀。
  •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相關疾病


消化不良腹痛坐骨神經痛胰臟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腎絲球腎炎四肢抽搐下腹部痛腹瀉全身性水腫上腹胃脘痛膝部腫大疼痛噁心反胃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烏沉湯,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九。 組成:川芎1錢,當歸1錢,白芍1錢,香附8分,烏藥8分,甘草5分,陳皮5分。 主治:悲哀甚而致血崩者。

烏沉湯, 出處:《直指小兒》卷二。 組成:天麻2錢,人參1錢,真川烏(生)1錢,全蠍(焙)1錢,南星(炮)1錢,木香1錢,沉香1錢,甘草(炒)半錢。 主治:驅風助胃。主治:小兒慢驚風。

烏沉湯, 出處:《局方》卷三。 組成:天台烏100兩,沉香50兩,人參3兩,甘草(爁)4兩半。 主治:和一切氣,除一切冷,調中補五臟,益精壯陽道,暖腰膝,去邪氣。主治:吐瀉轉筋,癥癖疼痛,風水毒腫,冷風麻痹,中惡心腹痛,蠱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瘴疫,膀胱、腎間冷氣攻衝,背膂俯仰不利,及婦人血氣攻擊,心腹撮痛。

烏沉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四引《澹寮方》。 組成: 烏沉湯(《普濟方》卷二二四引《澹寮方》。)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四引《澹寮方》。組成:人參1兩,當歸(大者,去蘆)1兩,白朮(炒)1兩,天台烏藥半兩,沉香半兩,附子(煨,去皮臍)1兩,白茯苓(去皮)1兩,肉桂(去皮)半兩。主治:生氣血,補心腎。 。 主治:生氣血,補心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