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黑龍煎中加入人參,主要有兩大原因:
-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扶正固本之功效。黑龍煎以補益脾腎為主,人參可增強脾腎之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
- 調和藥性: 黑龍煎中多用溫熱藥物,人參可起到一定的寒涼之性,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熱,避免產生副作用。
黑龍煎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猛烈之效。黑龍煎可能含有較為燥烈或寒涼的藥物,甘草可作為中和劑,避免藥性過於偏激,減少副作用。
- 增強療效: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外,也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解毒抗炎等功效。配合黑龍煎中的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例如增強補腎固精、活血化瘀的效用。
黑龍煎中加入皁莢,其原因主要有二:
- 消腫止痛: 皁莢性寒,具有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外傷或炎症導致的腫痛,可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 活血化瘀: 皁莢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有利於傷口癒合及組織修復。同時,皁莢可與其他活血化瘀藥材相互配合,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龍煎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範疇:此方專攻咽喉急重症,涵蓋九種咽喉部病變,其核心在於「通閉、解毒、排膿、消腫」。
- 急喉閉、纏喉風:皆屬風熱痰火壅塞咽喉之急症,以呼吸窒悶、痰涎纏裹為特徵,甚則窒息。
- 結喉、爛喉:前者為氣血瘀結之腫硬,後者為熱毒腐肉之潰爛,需清熱拔毒。
- 重舌、木舌:心脾積熱上攻所致,舌腫或僵硬,需滌痰開竅。
- 遁蟲、蚛喋:古人認為咽喉異物感或潰瘍可能與蟲蝕有關(如寄生蟲或微生物感染)。
- 飛絲入喉:異物刺激咽喉,引發急性炎症。
此方急救特質顯著,如文獻所述「十死八九」之疫喉,能救危脫險,顯示其針對痰涎壅盛、熱毒閉塞之證有速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解析
皂角(君藥):
- 「不蚛皂角」即未受蟲蛀者,藥力純厚,辛咸性溫,具強烈刺激性。
- 傳統用於「通關開竅」,其皂苷成分能刺激黏膜,促使痰涎排出,緩解喉部阻塞。
- 先以水浸煎煮,降低毒性並提取有效成分。
人參(臣藥):
- 補氣固脫,防皂角峻烈耗氣,於急症中「扶正祛邪」,尤適久病體虛者。
甘草(佐藥):
- 甘緩和中,解毒利咽,調和皂角之烈性,亦能保護咽喉黏膜。
無灰酒(使藥):
- 純醪酒無添加,通行血脈,助藥勢上行咽喉,兼防腐增效。
釜煤(即鍋底墨,佐藥):
- 性涼止血解毒,古人用於咽喉腫痛,可能吸附毒素或局部收斂。
製劑工藝與治療機轉
- 分階段煎煮:先浸皂角去其燥烈,再入參、草緩和藥性,最後加酒及釜煤成膏,逐步提取有效成分。
- 外治法與內效結合:以鵝毛掃喉,直接刺激黏膜排痰,並藉藥膏黏附作用,拔除「惡涎」(膿痰或壞死組織)。
- 後續調護:以蒸餅、粥食護胃,防藥傷中焦,忌食炙煿等助火之物。
中醫邏輯推導
此方以「開閉為主,攻補兼施」:
- 急則治標:皂角為主,強力滌痰通閉,針對痰熱壅塞之「閉」。
- 標本並顧:參、草益氣解毒,防痰去氣脫,契合「喉症多虛火」之說。
- 異病同治:九種咽喉病雖表現各異,然病機均涉痰、熱、閉,故以通絡解毒統治。
後世應用可延伸至急性扁桃體化膿、喉頭水腫等,符合「通壅-排毒-修復」之思路。
傳統服藥法
人參半兩,甘草1兩,無灰酒1升,不蚛皂角40條。
水3鬥,浸皂角一宿,淨鐺內煎令水減半,次下人參、甘草細切,又同煎三分耗二,布絞去滓,下酒,更入釜煤1匕半,攪煎如餳稀,入瓷盒內,埋地中一宿。
若用時取1丸如雞頭子大,盞中以溫酒1呷化之;先以水漱口,以鵝毛點藥入喉中掃之,有惡涎或自出、或下腹,可2-3次,引藥方歇,良久,令吐,候惡物出盡了,令吃少許水浸蒸餅及軟飯粥壓之
忌炙煿、胡餅、豬肉、淹藏等物。
急喉閉:元祐五年,自春至夏秋,蘄、黃二郡人患急喉閉,十死八九,速者半日、一日而死,黃州潘推官倡言親族中亦死數口,後得黑龍膏救治活者數十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黑龍煎,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三。 組成:人參半兩,甘草1兩,無灰酒1升,不蚛皂角40條。 主治:咽喉腫痛九種疾:急喉閉、纏喉風、結喉、爛喉、重舌、木舌、遁蟲、蚛喋、飛絲入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