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金散

WU J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20%
肝經 20%
胃經 20%
大腸經 20%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烏金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的作用,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積滯,解除脘腹脹滿等症狀。
  2. 降逆止嘔:枳殼能降逆氣,止嘔吐,適用於因氣逆上衝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狀。

烏金散主治肝胃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痞滿、嘔吐吞酸等症。枳殼的加入,不僅能促進消化,更能緩解氣逆上衝引起的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烏金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烏金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血崩、經漏不止: 尤其針對產後血崩、小產血崩漏下,以及婦人月經不調、崩漏不止等症狀。
  • 血風下注、腳生瘡: 針對婦人血風下注導致的腳部瘡瘍。
  • 腸風下血: 遠年近日腸風下血不止。
  • 胎死腹中: 用於因各種原因導致的胎死腹中,例如熱病、跌仆、驚嚇、臨產驚動太早等。
  • 產後惡露不盡、血暈、血瘀疼痛: 包括產後惡血攻衝、心腹疼痛、惡露敗血走刺心腹、兒枕痛、坐臥不得、余血不快等。
  • 產後寒熱、氣逆、心痛、中風等症狀: 例如產後寒熱似瘧、膈滿氣逆、血氣不通、咳嗽嘔吐、心痛、寒熱不常、中風、眼目昏花、腰骨疼甚等。
  • 經脈不調、赤白帶下: 針對婦人經脈不調、赤白帶下等症狀。
  • 身熱口燥、氣塊築痛、下黃水如葵汁: 針對特定症狀的治療。
  • 遠年近日腸風下血不止

治療原理

烏金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活血化瘀」、「止血」、「溫經散寒」、「行氣止痛」、「清熱解毒」等理論。方劑中各味藥物的功效和相互作用如下:

  • 止血: 棕櫚、烏梅、龍骨、百草霜等藥物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特別是血崩、經漏。
  • 活血化瘀: 當歸、芍藥、乳香、沒藥、自然銅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用於治療血瘀引起的疼痛、惡露不盡等症狀。
  • 溫經散寒: 乾薑、肉桂等藥物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用於治療產後受寒、血瘀等引起的不適。
  • 行氣止痛: 枳殼具有行氣消食、化痰止咳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 清熱解毒: 部分方劑中會添加黃連、黃芩等清熱解毒藥物,用於治療熱病或熱毒引起的症狀。
  • 補益氣血: 熟地、人參等藥物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用於治療氣血虧虛引起的症狀。

綜合分析:

烏金散的藥物組成和功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主要針對婦科疾病,特別是產後出血、血瘀、惡露不盡等症狀。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止血、活血化瘀、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等多種途徑,達到調理氣血、消除病邪的目的。不同版本的烏金散在藥物組成上有所差異,但其核心功效和治療原理基本一致。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烏金散中的一些藥物成分可能具有抗炎、抗菌、止血、鎮痛等作用,這與其傳統功效有一定的相關性。

傳統服藥法


麝香1字,蟾酥1字,粉霜1錢,硇砂1錢,輕粉1錢,銅綠5錢,砒霜5錢,白乾薑5錢,草烏頭5錢,天南星5錢,舶上硫黃5錢。
上為細末,紙捻紝之;或湯浸蒸餅,和為錠子,經瘡口內,上以膏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疥癬痔瘡腦中風白帶子宮崩漏心內膜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

相同名稱方劑


烏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 組成:茯苓、人參、細辛、麝香各等分。 主治:牙疳;一切風證。

烏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六引《經驗良方》。 組成:胡桃殼(燒存性)。 主治:痔瘡,腸風,赤白帶。

烏金散, 出處:《女科指掌》卷四。 組成:香附(醋炒)、當歸、五靈脂、地榆(醋炒)、荊芥穗。 主治:血崩不止。

烏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七。 組成:烏金子1兩,枳殼1兩,威靈仙(去土)1兩,五倍子1兩,紫河車(用煨者)1兩,黃牛角(角思)1兩(以上6味同爲細末),皂角子、豬蹄甲(用豬蹄向後小爪不着地者甲)。 主治:一切痔漏瘡。

烏金散,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 組成:訶子1錢,五倍子1錢,沒藥1錢,細辛1錢,甘松1錢,零陵香1錢,麝香1錢,綠礬2錢,白茯苓2錢,百藥煎2錢,橡鬭兒2錢,青鹽2錢,金絲礬2錢。 主治:烏髭鬃,牢牙齒。主治:腎氣不足,齒齦不固,發白間黑。

烏金散,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厚朴2錢,羌活2錢,獨活2錢,陳皮1錢5分,白芷1錢5分,白茯苓1錢5分,桔梗1錢,蒼朮1錢,當歸1錢5分,枳殼1錢5分,半夏1錢5分,白芍藥1錢2分,官桂1錢2分,麻黃1錢2分,牛膝9分,甘草8分。 主治:和氣血。主治:已婚婦女,但遇經脈動則渾身痛,手足麻痹,或生寒熱,頭痛目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