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刃跌打神效方
JIN REN DIE DA SHEN XIAO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驗方新編》卷二十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寒 (0.2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刃跌打神效方」中加入枳殼,主要考量其行氣止痛和消腫散瘀之效。
枳殼味苦、性寒,歸脾、胃經,具有疏肝理氣、消積化痰、行氣止痛之功效。跌打損傷常伴有氣血瘀滯,導致疼痛腫脹,而枳殼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同時,枳殼也能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消腫散瘀之目的。
此外,枳殼還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可改善跌打損傷後的食慾不振,促進機體恢復。
主治功效
金刃跌打神效方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金刃跌打神效方,主治刀傷見血及跌打損傷。本方由馬前子和枳殼兩味藥組成,並以黃酒沖服。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活血化瘀、止血生肌
根據古文記載,馬前子與枳殼經過童便長時間浸泡、清洗、晾乾、黃土拌炒等炮製過程後,共研細末使用。馬前子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而枳殼則能行氣化痰、消積止痛。兩者合用,可以迅速促進傷口處的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減輕腫脹疼痛,並促進新肉生長,加速傷口癒合。對於「刃傷見血」,此方能「立時止血結痂」,「重者或不能登時止血,仍用藥加敷傷口,自然血止」,顯示其強大的止血功效。
2. 引經用藥,針對性治療
古文特別強調「服藥引子」的運用,根據受傷部位的不同,加入不同的引經藥,以增強藥效的針對性。例如:
- 傷在頭引用川芎:川芎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可引藥上行至頭部,治療頭部損傷。
- 傷在手引用桂枝:桂枝入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的功效,可引藥至四肢,治療手部損傷。
- 傷在腰引用杜仲:杜仲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可引藥至腰部,治療腰部損傷。
- 傷在腎引用破故紙:破故紙入腎、脾經,具有補腎陽、固精縮尿的功效,可針對腎部損傷。
- 傷在腳引用川牛膝:川牛膝入肝、腎經,具有逐瘀通經、引血下行的功效,可引藥至下肢,治療腳部損傷。
這種引經用藥的方法,使得金刃跌打神效方能夠更精準地作用於患處,提高療效。
3. 重視飲食與調養
古文指出,「此方無論敷摻沖服,所有飲食均不禁口,尚須以發物與食,免其日後發傷作疼作痛。」這表明此方在用藥的同時,並不忌諱飲食,甚至主張食用「發物」,這與現代中醫的一些觀點有所不同。古文還提到「次日以鮮豬肉做湯與傷者食」,強調了補充營養的重要性。此外,「用棉被蓋緊,切忌受風,俟汗出即愈」也體現了中醫「避風寒」的養生理念。
總結
綜上所述,金刃跌打神效方以馬前子、枳殼為主藥,通過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藥理作用,結合引經用藥的策略,並配合適當的飲食與調養,達到治療刀傷見血、跌打損傷的目的。該方劑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整體觀念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馬前子1斤,枳殼半斤。
止血。
先將馬前子用童便浸二十四日,加入枳殼,又同浸二十五日,取起淨水洗淨;馬前子去皮,枳殼去瓤,並切成細片晾乾,用黃土拌抄成黃黑色,共研細末,瓦瓶裝好聽用。
刃傷見血,無論輕重皆可敷摻傷口,用布包好即可;若甚重之傷,用藥1小茶匙,體壯者2茶匙,加麝香1釐研勻,查明後開引子另煎取汁和藥,用黃酒沖服;能飲者,服藥後不妨盡醉而睡,用棉被
敷藥後傷口結痂,切忌見水;服藥後蓋被汗出時切忌受風。此方無論敷摻沖服,所有飲食均不禁口,尚須以發物與食,以免其目後發傷作疼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金刃跌打神效方, 出處:《驗方新編》卷二十三。 組成:馬前子1斤,枳殼半斤。 主治:止血。主治:刀傷見血,跌打損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