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湯

WU M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19%
肺經 19%
胃經 15%
心經 7%
腎經 7%
大腸經 7%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烏梅湯」

烏梅湯是由烏梅、半夏、肉桂、馬鞭草、荊芥、橘皮、甘草七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中藥湯劑,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活血化瘀、止嘔止瀉、斂肺止咳等功效。

烏梅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半夏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荊芥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橘皮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馬鞭草

馬鞭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和破血消癥的功效。

總結

烏梅湯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活血化瘀、斂肺止咳、止嘔等功效,可治療瘴氣、感冒、咳嗽、哮喘、腹瀉、痢疾、水腫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小黑豆1合,綠豆1合,烏梅2個。
上(口父)咀。新汲水1碗,煎取清汁,旋服。

方劑組成解釋


烏梅具有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馬鞭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荊芥具有發汗解表、透疹的功效,橘皮具有理氣化痰、燥濕健脾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梅湯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絞痛糖尿病瘧疾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蛔蟲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風濕性心臟病嘔吐口乾口渴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烏梅湯, 出處:《聖惠》卷三十八。 組成:烏梅肉1兩(微炒),沙糖半兩。 主治:硫黃發時,令人背膊疼悶,眼暗漠漠。

烏梅湯, 出處:《聖惠》卷五十二。 組成:烏梅肉半兩(微炒),恆山半兩,松蘿3分,鱉甲1兩(生用),川升麻1兩。 主治:痰實瘧,攻作寒熱。

烏梅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七七。 組成:梅肉4兩,甘草4兩,草豆蔻仁半兩,桂心半兩,木香半兩,乾生薑半兩,白鹽6兩(炒)。 主治:止渴生津,和氣暖胃,爽口悅神。主治:消渴。

烏梅湯, 出處:《千金翼》卷十八。 組成: 烏梅湯(《千金翼》卷十八。)出處:《千金翼》卷十八。組成:烏梅2-7枚(大者),香豉1升。主治:下氣,消渴,止悶。 。 主治:下氣,消渴,止悶。

烏梅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九。 組成:烏梅(銼,焙)1斤,半夏半斤(生薑絞汁浸2宿,焙乾),桂(去粗皮)1兩,馬鞭草(焙)半斤,荊芥穗4兩,陳橘皮(去白,焙乾)4兩,甘草4兩。 主治:瘴氣。

烏梅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組成:烏梅肉(炒)半兩,黃連(去須,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龍骨半兩,訶黎勒(炮,去核)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1兩,阿膠(炙令燥)半兩。 主治:久痢,食即嘔吐,煩渴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