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歸鱉甲散

XIONG GUI BIE JI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5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14%
心經 14%
胃經 13%
肺經 12%
腎經 8%
大腸經 6%
膽經 4%
三焦經 4%
心包經 2%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對於[芎歸鱉甲散]中的人參成分,人參在此方中的作用是補氣固表,增強體質,適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自汗等症狀。

芎歸鱉甲散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青皮性辛、苦,微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滯的功效。芎歸鱉甲散主治血瘀經閉,痛經等症,而青皮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痛經,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 青皮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經血運行不暢,達到治療經閉的效果。

因此,青皮在芎歸鱉甲散中起到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血瘀經閉、痛經等症。

芎歸鱉甲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本: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益衛固表之功效。鱉甲有滋陰涼血、消腫止痛之效,但其性寒,易傷脾胃。黃耆的補氣作用可中和鱉甲的寒性,避免傷及脾胃,更有效地發揮鱉甲的功效。
  • 助藥力:黃耆能補氣固表,使氣血充足,可增強藥物療效,使其他藥物更易於發揮作用。例如,黃耆可以促進鱉甲的滋陰涼血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血熱妄行、血瘀等病症。

綜上所述,黃耆的加入既能補氣固本,又能增強藥力,使芎歸鱉甲散的藥效更加全面。

芎歸鱉甲散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涼血: 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如吐血、衄血、便血等,能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作用。
  2. 軟堅散結: 鱉甲還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可以化解瘀血、消散腫塊,對於痰核、瘰癧、癭瘤等病症,能起到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芎歸鱉甲散中加入鱉甲,能夠發揮其滋陰涼血、軟堅散結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起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芎歸鱉甲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可更好地促進血行,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疼痛。
  2. 滋陰潤燥:當歸還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因氣血虧虛導致的燥熱症狀。而鱉甲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之效。兩者搭配,可更好地滋陰降火,達到治療目的。

芎歸鱉甲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之效。芎歸鱉甲散中包含歸尾、鱉甲等藥物,性寒涼,易損脾陽,而茯苓可補脾益氣,協調藥性,避免寒涼傷脾。
  2. 滲濕止痛:本方治風濕痹痛,而茯苓利水滲濕,可將體內濕邪排出,並能通利關節,減輕疼痛。

因此,茯苓在芎歸鱉甲散中起到協調藥性、健脾利濕、滲濕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方劑療效。

芎歸鱉甲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濕阻中焦、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脹、疼痛,厚朴能有效疏通氣機,促進濕邪排出,緩解疼痛。
  2. 協同作用: 厚朴與方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當歸、鱉甲等,共同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厚朴的理氣作用能促進藥物氣血運行,加強藥效,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

芎歸鱉甲散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氣血,緩解疼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調經止痛的功效。方中芎歸鱉甲以補血活血為主,但若血行不暢,氣機阻滯,則難以達到止痛的效果。香附的加入,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行氣活血,使血脈流通,氣血調和,進而緩解疼痛。

2. 疏肝解鬱,增強療效: 香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方中芎歸鱉甲主要針對血瘀、肝腎虧虛等病症,而肝氣鬱結常與血瘀、肝腎虧虛等病症並存,香附的加入,可以疏肝解鬱,改善肝氣鬱結,進一步增強療效。

芎歸鱉甲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鱉甲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兩者配合,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2. 疏通經絡: 川芎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鱉甲則能滋陰補腎,緩解血瘀阻滯經絡。二者合用,可使氣血暢通,達到舒筋活絡、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

芎歸鱉甲散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其溫胃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1. 溫胃散寒:砂仁味辛性溫,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芎歸鱉甲散中,鱉甲性寒,歸肝腎經,長期服用易傷脾胃陽氣,加入砂仁可溫陽散寒,避免藥性過寒。
  2. 行氣止痛:砂仁芳香走竄,能行氣止痛。芎歸鱉甲散主治瘀血阻滯所致的腰膝痠痛、月經不調等症狀,砂仁可助藥力通經活絡,加速血行,緩解疼痛。

總而言之,砂仁的加入不僅平衡了藥性,更增強了方劑的溫陽散寒、行氣止痛功效,使藥效更加協調和諧。

對於[芎歸鱉甲散]中的山楂成分,山楂性味酸甘微溫,具有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治療食積不消、瘀血阻滯等症狀。該方加入山楂旨在增強消食化積的作用。

芎歸鱉甲散中加入枳實,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枳實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功效。方中加入枳實,可與芎歸等藥物協同作用,疏肝理氣,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滯,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枳實入肝經,能活血化瘀,配合鱉甲、川芎等藥物,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有效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各種病症。

總之,枳實的加入既能理氣消積,又能活血化瘀,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功效。

芎歸鱉甲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芎歸鱉甲散以川芎、當歸、鱉甲為主,偏於涼血活血,但亦有較強的寒涼之性。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能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避免損傷脾胃,並促進藥效發揮。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調和諸藥的功效,能增強藥效,使其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芎歸鱉甲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勞瘧

症狀: 寒中有熱,熱中有寒,或半月十日,小勞復來,經久不癒。表現為表裡俱虛,真元未復,疾雖暫止,小勞復來,微微惡寒發熱。

病機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勞瘧的形成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 正氣虧虛: 「表裡俱虛,真元未復」、「微微虛損證」等描述,指出勞瘧患者普遍存在正氣不足,尤其是脾胃氣虛、營血虧虛的狀態。
  2. 邪氣留戀: 雖然「疾雖暫止」,但「小勞復來」,說明邪氣並未徹底清除,而是潛伏體內,伺機而動。
  3. 氣血失調: 「寒中有熱,熱中有寒」提示體內陰陽失衡,氣血運行不暢。此外,七情內傷也可能導致氣機鬱滯,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

治療原理:

芎歸鱉甲散的組方體現了扶正祛邪、調和氣血的治療原則。

  • 扶正補虛:

    • 人參、黃耆:大補元氣,增強體力,提高抗病能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茯苓、白朮:健脾益氣,運化水濕。
  • 祛邪外出:

    • 鱉甲:滋陰潛陽,軟堅散結,能消除瘧邪久留形成的癥瘕積聚(瘧母)。
    • 青皮、陳皮、半夏、厚朴、香附、砂仁:理氣化痰,疏肝解鬱,有助於驅散伏邪。
  • 調和氣血:

    •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芍藥: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枳實、山楂:行氣消積,有助於氣血的流通。
    • 甘草:調和諸藥。

綜合來看,芎歸鱉甲散通過補益正氣、祛除邪氣、調和氣血三方面入手,針對勞瘧的病機進行治療。 方中以補氣養血為主,兼以理氣化痰、軟堅散結,使得正氣得復,邪氣得除,氣血調和,從而達到治癒勞瘧的目的。並且,方中還考慮到患者的個體差異,提出「熱多加柴胡,寒多加草果」的加減原則,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芎歸鱉甲散, 出處:《直指》卷十二。 組成:當歸1分,川芎1分,芍藥1分,青皮1分,陳皮1分,茯苓1分,半夏(制)1分,鱉甲(醋炙黃)1兩。 主治:勞瘧寒熱,表裏俱虛,真元未復,疾雖暫止,小勞復發。

芎歸鱉甲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二十三。 組成:人參5分,青皮8分,黃耆(蜜水炙)8分,鱉甲(醋炙)8分,當歸8分,茯苓8分,白米8分,厚朴8分,香附8分,撫芎8分,砂仁5分,山楂(去子)5分,枳實(麸炒)5分,甘草3分。 主治:勞瘧,寒中有熱,熱中有寒,或半月十日,小勞復來,經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