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四七湯中的紫蘇梗,其加入原因主要為:
- 行氣解鬱: 紫蘇梗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止咳化痰之效。方中常因肝鬱氣滯,影響脾胃運化,導致胸悶氣短,紫蘇梗能疏肝解鬱,促進氣血流通,緩解胸悶不適。
- 助脾胃: 紫蘇梗亦能溫脾胃,助消化,對於脾胃虛寒,飲食不消者,亦有輔助作用。
故加減四七湯中加入紫蘇梗,可幫助疏肝解鬱,健脾和胃,改善氣機鬱滯所導致的各種症狀。
加減四七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加減四七湯主治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泄瀉等症。陳皮可以理氣止痛,健脾化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上述症狀。
- 和胃降逆: 陳皮還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可以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加減四七湯中常配伍半夏、生薑等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陳皮的加入可以增強其降逆止嘔的效果。
總之,陳皮的加入,既可以增強加減四七湯理氣健脾的功效,又可以緩解胃氣上逆,提高藥效,更好地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病症。
加減四七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化痰:厚朴性溫,味苦辛,入肺、脾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加減四七湯常用於治療寒痰阻滯、氣逆喘咳等症,厚朴的加入可以幫助理氣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 降逆止嘔:厚朴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加減四七湯中加入厚朴,可以緩解因寒痰阻滯導致的胃氣上逆、嘔吐症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加減四七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對於因風寒痰濁阻滯經絡所致的抽搐、痙攣等症狀,天南星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通竅開閉: 加減四七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痰濁阻滯經絡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而天南星具有通竅開閉的作用,可以疏通經絡,使氣血流通,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在加減四七湯中加入天南星,能有效提升方劑的祛風止痙和通竅開閉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加減四七湯中含有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四七湯主治脾虛濕困,導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半夏可以燥脾胃之濕,化痰止嘔,輔助四七湯健脾止瀉。
- 降逆止嘔: 半夏亦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治療濕痰阻滯、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若患者伴隨嘔吐症狀,則半夏更為必要,可與四七湯中的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加減四七湯中包含茯苓,主要是因為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的作用。
- 利水滲濕: 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水腫現象。
- 健脾寧心: 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同時具有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因此,茯苓在加減四七湯中發揮著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等作用,有助於治療水腫、脾虛、失眠等病症。
「加減四七湯」中包含「枳實」,主要基於其 行氣消積 的功效。
「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滯化痰之效。方中加入「枳實」,旨在 疏肝理氣,消積化滯,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同時,「枳實」還有 降逆止嘔 的作用,可助於緩解嘔吐、反胃等症狀,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因此,「枳實」在「加減四七湯」中扮演著 行氣消積、降逆止嘔 的重要角色。
加減四七湯中加入青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苦能降,辛能散,溫能通,可疏解肝氣鬱結,調暢氣機,緩解肝氣不舒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此外,青皮還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進而改善由於肝氣不暢所導致的脾胃功能失調。因此,在加減四七湯中加入青皮,可以更好地發揮方劑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
加減四七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化濕: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止嘔之功效。加減四七湯以治脾胃虛寒、氣滯濕阻之證為主,砂仁的加入有助於溫脾散寒,促進脾胃運化,化解濕氣,改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
-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蒼朮等,偏於燥性,易傷津液。砂仁性溫而不燥,能與其他藥物相配,起到調和藥性、緩解藥物燥性對人體的影響,使其藥效更趨平和。
加減四七湯中加入益智仁,主要源於其健脾益智的功效。
益智仁性溫,味甘,入脾經,能補脾益腎,健腦益智。加減四七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腎虛寒所致的遺尿、夜尿、小便頻數等症狀。益智仁能補脾固腎,使脾腎功能恢復,從根本上解決遺尿問題。此外,益智仁還能改善記憶力、提高思維能力,有助於緩解脾腎虛寒導致的精神不振、頭昏腦脹等症狀。
因此,益智仁的加入,既能增強加減四七湯補脾益腎的功效,又能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提高治療效果。
加減四七湯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化濕: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止嘔的功效。加減四七湯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困脾,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泄瀉、食少等症。白荳蔻可以行氣化濕,溫暖脾胃,有助於緩解寒濕阻滯,改善脾胃功能。
- 醒脾開胃: 白荳蔻可以醒脾開胃,增進食慾。對於寒濕困脾導致的食少、納呆,白荳蔻可以促進消化,改善食慾,達到調理脾胃的目的。
總之,白荳蔻在加減四七湯中的加入,可以有效地行氣化濕、醒脾開胃,從而改善寒濕困脾的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加減四七湯」中加入「神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化積:神麴為麥芽經過發酵製成,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四七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的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加入神麴能增強藥效,更有效地緩解脾胃不適。
- 和胃降逆:神麴還能和胃降逆,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四七湯中常加入一些具有燥熱性質的藥物,神麴可以起到緩解燥熱、保護脾胃的作用。
加減四七湯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化滯:檳榔味辛性溫,具有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加減四七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飲食積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而檳榔有助於促進消化,排除積滯,緩解腹痛。
- 降逆止嘔:檳榔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脾胃氣逆、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有一定的療效。加減四七湯中加入檳榔,可以起到降逆止嘔,緩解嘔吐症狀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四七湯 」,主治功效是:梅核氣:一種感覺胸中如有梅核阻塞的疾病。
中藥方劑組成:
- 紫蘇梗: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寬中、行氣活血、降逆平喘、止咳化痰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
-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
-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 益智仁: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
-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 神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加減四七湯 」,由紫蘇梗、陳皮、厚朴、天南星、半夏、茯苓、枳實、青皮、砂仁、益智仁、白荳蔻、神麴、檳榔等中藥組成,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治療梅核氣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蘇梗8分,陳皮1錢5分,厚朴8分,南星2錢,半夏2錢,茯苓3錢,枳實1錢,青皮2錢,砂仁8分,益智仁1錢5分,白豆蔻8分,神曲(炒)2錢,檳榔1錢。
上銼。
加生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四七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六。 組成:蘇梗8分,陳皮1錢5分,厚朴8分,南星2錢,半夏2錢,茯苓3錢,枳實1錢,青皮2錢,砂仁8分,益智仁1錢5分,白豆蔻8分,神曲(炒)2錢,檳榔1錢。 主治:梅核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